“草地仍是一片绿色”--想起了庞薰琹先生
2004-04-01 06:54:00来源:常熟美术馆点击:2861
作 者:姚荣铨
出 版 社:《文汇报》2000年4月笔会专刊
出版时间:2000年4月
日前在文汇报上读到一篇“ 采访札记” ,题为《工艺美术行业需要大师》,有关人士心急如焚地呼吁,上海高级工艺美术人才濒临绝迹的现实使人担忧。偌大个上海滩,工艺美术高级人才今朝还不足10人,这不能不使人想起离世十五载的中国工艺美术教育开拓者--庞薰琹先生。
前些时候划入清华大学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是新中国所创立的培养工艺美术高级人才的崭新学府,蜚声海内外的“ 大师” 级人才丁绍光、韩美林等就是从这个学府里脱颖而出的。向周恩来总理写信建议创立这个前所未有的工艺美术高等学府的,就是庞薰琹先生;丁绍光真挚地声称其为“ 慈父” 、“ 恩师” 的,也是这位庞先生。
庞先生以诗言志,自喻为“ 一棵平平常常的小草” 。正因为平平常常不张扬,所以默默无闻到如今。今朝真正知道庞先生是中国现代工艺美术事业开拓者和中国现代艺术先驱人物的,实在为数不多,尤其是年轻朋友更为鲜知吧。十七年前,即在庞氏病故前二年的十一月,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全国美协、中国美术馆联名举办了自解放以来第一次《庞薰琹画展》。他自写的前言,言简意赅,抄录于后:“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生于1906年,10岁时开始学画。其后几十年中,主要是靠自学。不论中外古今名师的佳作,都是我师。但是我始终走自己的路。我的一生是探索、探索、再探索的一生。如果我的作品能给你一点美感,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庞先生在15岁时离开故乡常熟,考入上海震旦大学预科。8岁时曾经逃难到过沪上,住在跑马厅(即今日上海美术馆)附近。18岁进入这所法国教会大学部里,学的是医科。预科里有图画课,所以他没有丢掉学画的癖好。进大学后,曾向该校一位神父坦言自己不想继续学医而想去学美术。那位神父竟向他吼道:“ 老实告诉你,你们中国人,成不了大艺术家!"庞想,这不仅仅是侮辱我个人,这种思想也不仅仅代表他个人,所以他冷静地回答那个神父:“ 先生,你等着瞧吧!” 庞先生是憋着一口气到法国去留学习画的。
庞先生是1925年到巴黎的,正好遇到十二年举行一次的巴黎博览会,用他的话来说,“ 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工艺美术” 。他获悉,每次博览会上,其装饰风格总来一次大变。主要是建筑风格的改变,由此一切装饰设计也随之而变。在庞氏的一本回忆录中写道:“ 巴黎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艺术中心,主要是由于它的装饰美术影响了当时整个世界,人们跟着它的风格变,人们还来不及都学到手,十二年后它的风格又变了。人们始终是跟着它变。” 从那个时候开始,庞先生就梦想在中国能办起一所像巴黎高等装饰美术学院那样的学院。这个梦做了三十余年,1956年11月终于建成了“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庞先生也当了该院的负责人之一。
不久开始“ 反右” 斗争,错划其为“ 右派” ,连副院长也当不成了。近日听到华君武先生讲,给庞戴帽子是说他要抓权争当院长。华老当年向有关领导反映,庞先生不是那样权欲熏心的人,结果,朋友的帽子没有免戴,他自己倒免不了在大会上为此做了检讨。不当院长当教师,庞先生正好用自学得来的渊博工艺美术知识来无私传授给学生们,精心培养出如韩美林、丁绍光等一批高材生!
庞先生对于中国现代工艺美术事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1930年他从欧洲留学回国,不久在上海办起了我国最早的工艺美术社团“ 工商美术社” ;1936年他到北平艺专图案系任教,把欧洲工艺美术教育经验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开设了“ 商业美术专业” 课程;1940年开始,一直到抗战胜利的五年中,他在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任实用美术系系主任,兼授工商美术课,编著了《工艺美术设计》一本专著。他学成归来后为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做了不少奠基性工作。人们熟悉的上海“ 晨光出版社” 的社标是他设计的,傅雷第一本译著《夏倍上校》的封面是他设计的,去年出版《庞薰琹工艺美术设计》一书,能让人们看到他四十年代的两部重要作品--《工艺美术集》和《中国图案集》。庞先生身处逆境,一边辛勤教学,一边埋头著书。“ 文革” 浩劫结束,1982年,上海人美出版了他的《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还有《庞薰琹工艺美术文集》、《论工艺美术》两书,都是在他逝世后出版的,后者还将他1953年由大东书局出版的《图案问题的研究》一书收入,我知道庞先生的大名及其所做的学问就始于此书。1979年3月,错划庞先生的“ 右派” 被改正了,翌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过了两个月,他负责中央工艺美院全院各系工作,筹建“ 工业设计专业” 与“ 工艺美术史论系” 。1983年11月,学院举办他执教52周年的庆祝大会,他赋诗一首,诗的最后一节是:“ 我将在有限的时间内/在祖国文化事业的土地上/再种上几株小草/再种上几株小草。” 1984年,学院宣布庞先生离休,他在这年的七月末又以《小草》为题作诗一首,其中一节:“ 小草,哪有永远不死之理/不知是哪年哪月/地下的老根也死了/可是在死去的老根旁/长出了新根/长出了新芽/草地仍是一片绿色……” 翌年的3月18日凌晨3时30分,这位中国现代工艺美术之父与世长辞了,但是,他的小草诗篇是不朽的,他一生弘扬的小草精神将成为我们开创工艺美术新局面的巨大动力,庞先生的小草精神是永远不会枯萎的。
(载《文汇报》2000年4月笔会专刊)
出 版 社:《文汇报》2000年4月笔会专刊
出版时间:2000年4月
日前在文汇报上读到一篇“ 采访札记” ,题为《工艺美术行业需要大师》,有关人士心急如焚地呼吁,上海高级工艺美术人才濒临绝迹的现实使人担忧。偌大个上海滩,工艺美术高级人才今朝还不足10人,这不能不使人想起离世十五载的中国工艺美术教育开拓者--庞薰琹先生。
前些时候划入清华大学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是新中国所创立的培养工艺美术高级人才的崭新学府,蜚声海内外的“ 大师” 级人才丁绍光、韩美林等就是从这个学府里脱颖而出的。向周恩来总理写信建议创立这个前所未有的工艺美术高等学府的,就是庞薰琹先生;丁绍光真挚地声称其为“ 慈父” 、“ 恩师” 的,也是这位庞先生。
庞先生以诗言志,自喻为“ 一棵平平常常的小草” 。正因为平平常常不张扬,所以默默无闻到如今。今朝真正知道庞先生是中国现代工艺美术事业开拓者和中国现代艺术先驱人物的,实在为数不多,尤其是年轻朋友更为鲜知吧。十七年前,即在庞氏病故前二年的十一月,由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全国美协、中国美术馆联名举办了自解放以来第一次《庞薰琹画展》。他自写的前言,言简意赅,抄录于后:“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生于1906年,10岁时开始学画。其后几十年中,主要是靠自学。不论中外古今名师的佳作,都是我师。但是我始终走自己的路。我的一生是探索、探索、再探索的一生。如果我的作品能给你一点美感,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庞先生在15岁时离开故乡常熟,考入上海震旦大学预科。8岁时曾经逃难到过沪上,住在跑马厅(即今日上海美术馆)附近。18岁进入这所法国教会大学部里,学的是医科。预科里有图画课,所以他没有丢掉学画的癖好。进大学后,曾向该校一位神父坦言自己不想继续学医而想去学美术。那位神父竟向他吼道:“ 老实告诉你,你们中国人,成不了大艺术家!"庞想,这不仅仅是侮辱我个人,这种思想也不仅仅代表他个人,所以他冷静地回答那个神父:“ 先生,你等着瞧吧!” 庞先生是憋着一口气到法国去留学习画的。
庞先生是1925年到巴黎的,正好遇到十二年举行一次的巴黎博览会,用他的话来说,“ 是我第一次接触到工艺美术” 。他获悉,每次博览会上,其装饰风格总来一次大变。主要是建筑风格的改变,由此一切装饰设计也随之而变。在庞氏的一本回忆录中写道:“ 巴黎之所以能成为世界艺术中心,主要是由于它的装饰美术影响了当时整个世界,人们跟着它的风格变,人们还来不及都学到手,十二年后它的风格又变了。人们始终是跟着它变。” 从那个时候开始,庞先生就梦想在中国能办起一所像巴黎高等装饰美术学院那样的学院。这个梦做了三十余年,1956年11月终于建成了“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 ,庞先生也当了该院的负责人之一。
不久开始“ 反右” 斗争,错划其为“ 右派” ,连副院长也当不成了。近日听到华君武先生讲,给庞戴帽子是说他要抓权争当院长。华老当年向有关领导反映,庞先生不是那样权欲熏心的人,结果,朋友的帽子没有免戴,他自己倒免不了在大会上为此做了检讨。不当院长当教师,庞先生正好用自学得来的渊博工艺美术知识来无私传授给学生们,精心培养出如韩美林、丁绍光等一批高材生!
庞先生对于中国现代工艺美术事业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1930年他从欧洲留学回国,不久在上海办起了我国最早的工艺美术社团“ 工商美术社” ;1936年他到北平艺专图案系任教,把欧洲工艺美术教育经验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开设了“ 商业美术专业” 课程;1940年开始,一直到抗战胜利的五年中,他在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任实用美术系系主任,兼授工商美术课,编著了《工艺美术设计》一本专著。他学成归来后为中国现代工艺美术做了不少奠基性工作。人们熟悉的上海“ 晨光出版社” 的社标是他设计的,傅雷第一本译著《夏倍上校》的封面是他设计的,去年出版《庞薰琹工艺美术设计》一书,能让人们看到他四十年代的两部重要作品--《工艺美术集》和《中国图案集》。庞先生身处逆境,一边辛勤教学,一边埋头著书。“ 文革” 浩劫结束,1982年,上海人美出版了他的《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还有《庞薰琹工艺美术文集》、《论工艺美术》两书,都是在他逝世后出版的,后者还将他1953年由大东书局出版的《图案问题的研究》一书收入,我知道庞先生的大名及其所做的学问就始于此书。1979年3月,错划庞先生的“ 右派” 被改正了,翌年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过了两个月,他负责中央工艺美院全院各系工作,筹建“ 工业设计专业” 与“ 工艺美术史论系” 。1983年11月,学院举办他执教52周年的庆祝大会,他赋诗一首,诗的最后一节是:“ 我将在有限的时间内/在祖国文化事业的土地上/再种上几株小草/再种上几株小草。” 1984年,学院宣布庞先生离休,他在这年的七月末又以《小草》为题作诗一首,其中一节:“ 小草,哪有永远不死之理/不知是哪年哪月/地下的老根也死了/可是在死去的老根旁/长出了新根/长出了新芽/草地仍是一片绿色……” 翌年的3月18日凌晨3时30分,这位中国现代工艺美术之父与世长辞了,但是,他的小草诗篇是不朽的,他一生弘扬的小草精神将成为我们开创工艺美术新局面的巨大动力,庞先生的小草精神是永远不会枯萎的。
(载《文汇报》2000年4月笔会专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