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 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学术活动艺术先知与先驱——庞薰琹

艺术先知与先驱——庞薰琹

2011-11-09 02:35:00来源:庞薰琹美术馆点击:6870
活动时间:2011年11月9日
活动地点:常熟美术馆
主讲人/刘巨德(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今天来到恩师庞薰琹先生的故乡— — 常熟,心中非常温暖,同时也有点伤感。在庞薰琹先生诞生105周年之际,我们在这里举办展览,我希望庞先生的灵魂和他的艺术思想能带领我们继续向前。
记得庞先生写过一首长诗— — 《小草》,诗中描写了草的生命、草的精神,同时他也把自己比作小草。小草经历了无数烈日、狂风、严寒、冰雹、风雪,但仍然顽强得生长着。小草的一生既不献媚,也不虚荣、不自傲,却很平常。小草蔓延在整个祖国的大地上,是“ 大地之子” 。庞先生的这首诗不仅代表了自己,也说出了所有艺术家的心声。庞先生名字中的“ 薰” 字是一种草,是江南最珍贵的可以消毒的一种香草。“ 琹” 是“ 故乡的琴弦” 。他家住“ 常熟七弦琴” 的第一弦,所以他有一方印叫“ 家在琴川第一弦” 。他的名字和家乡和草联系得很近。回想庞先生的一生,不仅是常熟的骄傲,不仅是中国美术界的骄傲,更是全世界的骄傲,他是真正的“ 东方之子” 。
庞先生年轻的时候,受过很多伤痛,和所有杰出的艺术家一样。在文化大革命中,他蒙冤、受苦,但依然执着。这让我想到在他内心深处,始终装着苦难的中国人民和东方的“ 美神” 。正是这种爱、信仰和忠诚,让他奇迹般地度过了一生。
在他的自传— — 《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中,他提到自己想去巴黎装饰学院上学。因为在巴黎世界博览会上,他目睹了西方设计艺术的繁荣和美丽,他想改变中国的现状,或者说是用艺术来拯救祖国,拯救民族,他萌生了将来在中国办一所艺术设计学院的梦想。1931年,庞先生留学回国后,就创立了自己的美术社。在之后的岁月中,他有幸结识了陶行知,向陶先生诉说了创办艺术设计学院的想法,但由于陶先生不久后便因病去世,庞薰琹的愿望也就此落空。美国大使司徒雷登曾经奉劝庞薰琹去美国教书,但庞先生并没有答应,因为他心系祖国。
解放以后,庞先生把自己想要创立设计艺术学院的想法报告给了周恩来总理,很快得到了批准,随即便成立了中央工艺美院,庞先生被任命为第一副院长。正当他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到艺术教育之中时,没想到在1957年的反右运动中,却被打成了美术界头号大右派,他的妻子也因此事心脏病复发去世。种种突如其来的悲剧让庞先生一夜之间白了头,但即使这样,1957年他还是写下了著作《中国历代装饰风格研究》。
庞先生在欧洲留学的时候遇到了著名艺术家常玉,常玉奉劝他不必进入传统古典艺术学院学习,因为那时的西方现代艺术已经非常盛行。庞先生在留欧期间,每天上午学习法兰西文化史、艺术史,下午便去画室画画,晚上还要学习音乐。因此,他把音乐、文学、诗歌、绘画、雕塑、设计融为一体。他最喜欢的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外人不理解,就像他对艺术的认识一样。我们这代人受俄罗斯艺术影响太多,视野也相对狭隘,而庞先生就不同,在他的心里没有任何绘画的界线。
庞先生对中国美术界和文化界的贡献,除了现代设计以外,还有他的艺术思想和教育思想。他和徐悲鸿、刘海粟、林风眠是一代人,都是上世纪初最优秀的艺术家,但他们在不同的艺术教育上做出了不同的贡献。庞先生开拓的艺术教育,用陶咏白先生的话讲“ 它是指向21世纪的未来的艺术” ,这个评价极为准确。原因就在于,庞先生的现代绘画思想、设计思想和艺术教育思想所指向的是人类,是中国人的生存境界和方式,他也一直认为艺术的起点和终点是仁爱、善良和高洁。他的艺术生命不仅为后人所记忆,而且是整个中国美术界、中国知识分子的共同记忆。
人类的文化史上始终有这样的人,他们用善良来追求光明,庞先生便是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的人处于善与恶之间,但庞先生不是。文化大革命中,有人认为中央工艺美院的办学思想应该是把美院做成工艺美术的手工作坊,让学生能够制作高档的工艺品,出口换取外汇。这种思想显然和庞薰琹的教育理念发生了冲突,庞先生是以西方的艺术教育和设计教育作为中国艺术设计教育的比较对象。记得当红卫兵抄他家的时候,把他家中的花盆当作资产阶级产物无情地砸掉,但他还是会把花拾起来,插入花瓶。他的很多静物作品画的都是杂乱的花卉。在那个时期,庞先生没有外出写生的条件,便只能在家作画,但他并不埋怨这些,他一直惦记着自己的学校,时不时地在深夜偷偷跑到学校去看学生的作品。
决澜社是中国第一个有宣言、有组织、有纲领的现代美术团体,庞薰琹是其创始人。后来由于经费问题没办法继续下去,为此庞先生四处筹款,直至有一次,他连外出的路费都付不起,于是就卖掉了自己的衣服来换取路费。庞先生曾表示,他愿意倒下成为后人的铺路石。在《决澜社宣言》中,我们能发现他们内心的激情、狂野和赤诚,这是现代人无法比拟的。所以不管庞先生在艺术道路上走得是远是近,是长是短,他都走在无人走过的地方,为我们留下了最宝贵的遗产。
庞先生开辟了未来的艺术道路,他是先知,是先驱,同时也是受难蒙冤最深的人,可能这就是艺术巨人的命运。年轻时候的庞薰琹学过医,上过震旦医学院,但他还是不忘艺术,想成为中国的艺术家。庞先生认为,生命就是艺术创作。他对艺术的理解深刻而博大,他提倡的“ 装饰” 经常被人误以为是可有可无的形式主义。其实“ 装饰” 不是形式主义,更不是可有可无的东西。“ 装” 是藏在宇宙自然中的内在大义,也就是中国的“ 道” ;“ 饰” 是文采,是擦净心中的镜子。所以,庞先生希望我们每天都要擦洗自己心灵的镜子,艺术创造的过程就是用自然的内在道理来擦洗心灵镜子的过程。因此,我们对艺术的理解可能需要不断地去体验生命,它是没有方向没有标准的,也不是预设的。庞先生对装饰的理解就是他对艺术的理解。艺术奇才米开朗基罗在90岁临终之时才认为自己的艺术才刚刚步入大门,而庞薰琹先生则是艺术的先驱与先知。
(常熟美术馆根据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