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 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学术活动研讨会:郑浩千的书画艺术

研讨会:郑浩千的书画艺术

2008-03-28 02:21:00来源:常熟美术馆点击:5435
活动时间:2008年3月28日下午3时
活动地点:常熟美术馆
郑浩千书画艺术研讨会
 
引  子
2008年3月28日下午3时,“ 郑浩千书画艺术研讨会” 在常熟美术馆贵宾厅召开。常熟美术馆委托常熟市书画院副院长张文来担任该研讨会学术主持。苏州现代本色美术馆馆长薛建新、常熟市美术家协会副理事长徐勤铭、名誉理事长胡庆、市作家协会理事长俞小红、市文化局原局长温寿康、市书画院副院长陈文宁、常熟美术馆副馆长朱顺良等共16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对郑先生的书画艺术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
 
张文来(主持人、常熟市书画院副院长)
今天,我的朋友,也是常熟人的朋友郑浩千先生的个人画展开幕。郑浩千先生是华裔马来西亚艺术家,岭南画派的中青辈名家,是岭南画派的大家赵少昂先生的入室弟子,现任马来西亚中央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的客座教授。现在,我受常熟美术馆馆长吴文雄的委托,来主持这次郑浩千先生个人画展的研讨会。
一般来说,研讨会都很有学术价值,在我们这样一个小城市中把这件事提升到学术高度也是应该的,因为学术本身并不由地域大小而定。美术馆委托我今天做这样一个活动,我也没有什么经验,只是在多年的美术活动中有一些认识,这次研讨会我大概列了几个议题:
一、常熟美术馆自从2005年建馆以来,举办了很多展览,尤其是近当代的大家、名家展览,以长江中下游的艺术家来办展的居多。从总体的传承上看,和本土比较接近,没有很大的差异。而这次由“ 岭南画派” 代表中青辈华裔名家来办展是首次,郑先生的画风传承和我们这边相差比较大,这一点,我觉得有很大的比较价值和意义。
二、常熟是虞山画派的一个重地,历史渊源比较深厚。“ 元四家” 之首黄公望就是常熟人,在元、明两代还出了不少画家,至清代常熟又出现了一个重要的流派— — “ 虞山画派” 。它的代表人物是王翚(王石谷),而其他三位是“ 娄东画派” 的画家,“ 常熟四王” 就此诞生,在历史上王翚的声望比较高,起到了“ 领军” 的作用。
在常熟周边有几个很重要的画派,一个是“ 吴门画派” ,另一个是“ 海上画派” 。再稍远一些是“ 金陵画派” 、“ 扬州画派” 。这些流派在古今美术史上是举足轻重的,这些画派中有很多画家构成了深厚的文化艺术积淀。这对我们来说是文化优势,但同时也是文化负担和烦恼。因为要想突破深厚的文化背景,在我们当代创作如何更进一步繁荣发扬“ 虞山画派” ,对我们来说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说想脱颖而出就必须博览广学,和不同的画种、不同的流派以及构成这种不同流派的文化状况进行比较和研究,这才能使有我们深厚传统的“ 虞山画派” 从框框中走出来,建立起一种我们这个时代的既有“ 吴文化” 特征,又有现代意义的绘画流派。
现在常熟市委市政府提倡“ 新虞山画派” ,如果能用这样的概念来确定的话,只有走出来才能够发展。通过这次展览的研讨,与“ 岭南画派” 进行比较,从历史的角度重新来认识。
最后一点是, 我是比较坚持研究的,各位有不同的意见和看法都可以发表出来。从流派的传统、人文的背景、艺术的渲染,我们都可以畅所欲言,不需要完整,但是可以很任意谈谈。
 
徐勤铭(常熟市美术家协会副理事长)
今天我是代表常熟美术家协会来参加这个活动的。理事长还和几位因为参加校庆七十周年活动不能到会。我刚才看了郑先生的作品,他有许多跟我们这里的画不同的地方,比如说我们“ 虞山画派” 突出的就是用文人的笔墨、用宋人的丘壑、再以唐人的气韵来画画。我的理解是笔墨的书法化的,画的书法画,先生的书法好,他的画里面用笔都是很有传统风格的。宋人的丘壑就是造型,郑先生的画对于造型来说有很多新东西:如风车象是荷兰的。唐人的气韵,就是有诗意。所以郑先生实在是文人画的品种,他画的是书法化和诗化两方面都是具备的。但是也不见有比较大的内容,比如描绘某一种大的场面,有很闲遐的滋味,在现在这种忙碌的世界里,保持这种文人很潇洒的一种风度。对传统来说他有突破性,表现在他的泼墨。近代以来这种泼墨是很多的。
郑先生的画里有很多国外的东西,岭南派讲究色彩,但他也不是岭南派的翻版,墨跟色很融洽,我体会到郑先生反映了他自由的个性。我想在郑先生的画里,有许多新的东西,可以提供我们常熟,提供我们宝贵的学习机会,值得学习。我们这里的画比较清秀,也比较单薄,少一点灵动,通过这个展览,无论是对专业的画家还是美术爱好者来说都有很好的启发。
比如说郑先生你这个封面上的竹,在我们这里不时兴这种,我们有幸看到,我们的传统上不搞这种,谁要是搞了这种就不行了。从我个人来说我就喜欢,有水彩的感觉。宗白华,中国很有名的美学家,就是我们常熟人,他说的中国画要有新的发展,在颜色上,我们恰恰对色彩不重视。普遍来说,让常熟人看看人家就是这么画的。交流就是拓展我们的视野,如果我们画了这种人家会有意见的,怎么用了这么多的颜色。我们传统的画,继承了董其昌先生的东西,淡雅的很。
岭南画派从清代开始大量出口。商品经济对美术的支持,我们常熟画家绝大部分都不是专门画画的,还要搞设计,没有一个专业的机构。王石谷他是几代人的画家,我看,在明清之际画画并不是很好的职业选择,文人没有事做嘛,其实做一个职业画家是极其正常的,他要生存,他要把自己的画去卖钱的,他要把自己的画融入当时的社会的。
郑先生很轻松,他是一种闲情逸致,不需要迎合大家,他的技术不需要被商业所收买,但是好多人,他的技术被商业收买了,作为自由的形式来说,他的画要打折扣了。郑先生的画不是这样,无论在用墨、用色、技法技术等方面,对我们常熟的这次交流,我也非常感谢美术馆,我们常熟的画要接纳各种各样不同的东西。美的东西不是一样的,美的东西很多。不要因为美的东西跟我们所知所见不符合,就认为它是不好的,而应该看到这个东西跟我不一样,但是很美的,它完成了这方面的东西。但是由于我个人的局限性,我只能完成另外的这个,郑先生为我们完成了它,所以对我们很有启发很有收获。
 
朱顺良(常熟美术馆副馆长)
欢迎并祝贺常熟美术馆的朋友郑浩千先生的个人画展开幕。我是常熟美术馆的,从事美术馆工作才一年半多一点,是个新兵。因为不是专业的,所以说不出什么。常熟美术馆从建馆2年半至今,将近举办了100个展览。因为从布展到开幕的经常性接触,在这100个展览中间,感到各有各的长处。
欣赏郑先生的画,我有两大启发。
第一,“ 岭南画派” 的形成历史不是很长,但它是中国最早走出国门的一个画派。我们常熟的“ 虞山画派” 虽然从明清以来,再上溯到元代的黄公望,“ 虞山画派” 实际是从黄公望开始,在王石谷手中成熟的,它的历史已经600多年时间。现在的问题是常熟的“ 虞山画派” 怎样走出历史,如何走向世界。我想这也是郑先生办这个展览所希望的的初衷。观看一下,欣赏一下,比较一下,然后考虑我们的“ 虞山画派” 怎样走出国门,跟现代更接近,更贴近时代。刚才徐副理事长也说了,我们“ 虞山画派” 还是比较保守的画派。这是一个方面的启发。
第二个方面,看了郑先生的画,感觉他是手勤腿勤脑子勤。手勤,是画得多;腿勤,是跑得多,世界各地都跑过来了,接触的事物多;还有就是脑子勤,在他的画里,可以看出他的中西的对比、传统和现代的对比,既有中国画的韵味,又有西洋画的色彩,从画面上表现的东西也是中西融合的,可以给人们很多的思考。办这样的展览,我想,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来参观,对常熟的观众和美术爱好者而言,都是一种推动。
 
薛华强(苏州大学出版社编审)
很荣幸参加郑先生的画展,我在出版社主要从事美术一块,接触了很多画家。但对画本身来说我还是外行。我刚才在欣赏郑先生画的时候,我是先从他的诗开始欣赏的,先看他的诗再看他的画,我有很深的感触:在郑先生的画里,有难得一见的诗意。这一种诗意,有诗的韵味、诗的情趣,用苏东坡的两句诗来表达我此刻的感觉:“ 日啖荔枝三百棵,不辞长做岭南人” 。
 
张伊凡(常熟市文联退休干部)
今天我很荣幸,郑老师不远千里而来,到我们常熟,我看了郑老师的作品很高兴。郑老师是“ 岭南画派” ,我感觉“ 岭南画派” 是它是融合西画,是传统的、人文化的,我本来就喜欢画油画的,现在我画国画了。这里面的色彩很好,尤其是有很多大写意的泼墨的这些作品,值得我们学习的,这次我们来了很多老年大学的老同志,大家看了觉得很亲切,有很多的山水、花鸟,郑老师在马来西亚十几年创作作品,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谢谢郑老师送宝上门。
 
薛建新(苏州本色美术馆馆长)
我是刚从纽约回来,作为当代本色美术馆的馆长来操作美术馆,我们美术馆有12间工作室,我觉得我们有历史的负担,有历史的责任,就是我们要做一个水墨的实践性和探索性的工作。因为在江南这一带,从明清到现代,有很多流派在水墨上有很多贡献,在当代艺术中,中国的水墨如何在国际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魅力,我曾经在纽约美术馆做过一些尝试性展览,比如把一些水墨画做成一些实验性的课题,西方的媒体和西方的专家都非常感兴趣。这毕竟是中国的国粹。怎么做,才有当代的文化感,同时有包容性的有技巧的,不是粗制滥造的。从你的展览上可以看到,你其实已经在做一种光和色彩的探索,跟内地的一些流派,毕竟是沿海接受西洋东西比较早,中国当代艺术家走在前面的,他的画必须要走出传统。当然不能抛弃传统,我们要吸收比较好的东西。今天见郑先生的展览,我很有感觉,我很喜欢你的画,特别是进展览馆的时候有几张画,感觉朦朦胧胧的,它很有一种思考,也很有一种偶然性,但是它凝聚了你的修养,你对传统的认识,我们也需要跨出一步,就是我们的当代性。我预祝你的画展成功!同时欢迎你到我们美术馆来作一种新的尝试。
 
章平(常熟市美术家协会理事会秘书长)
这是我们常熟文化界的一件盛事,一个海外的画家,尤其是带着岭南的风吹到我们常熟,对我们常熟来说是很新鲜的一件事情。从南方来的画家在美术馆开幕是不多的,在以前的画派也很少。这次郑先生的画,他主要是攻美术史,他的很大的时间画美术史还有中国古典的诗词,在中国画的研究上面。在展览里可以我们可以看到有几个部分,一个部分,我认为是显示了郑先生的中国古代文人画深厚的修养。还有一部分:是我比较喜欢的,就是几幅小的,在那个纸张上不太好操作的,但是郑先生把他的中国画的修养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把他的诗意充分地展现出来了,画面显得很轻盈很潇洒很灵魂很灵动很飘逸。相比较其他几幅墨色比较重的一些画,我认为那几幅画真正展现了郑先生的才情。纵观整个展览,我认为郑先生对中国古代古典的诗词和中国画有深厚的修养,同时他在国外呆了很长时间,周游了世界,把国外的景色书入到他自己的笔下。相比较有些特定的那几幅画相对喜欢,看了这次展览以后,我相信我们常熟的美术爱好者会很喜欢他的画。
 
张文来(常熟市书画院副院长)
我是从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开始学中国画,那时候是为了生存而画中国画。我是学西画出身,无意中接触到“ 岭南画派” ,所以我觉得我和“ 岭南画派” 是有缘份的。去年在杭州博物馆看了郑浩千先生的个人画展,我感到非常好,那时就想把郑浩千先生介绍到常熟来。我通过郑先生的两次展览以及他的印刷品的作品的阅读,我认为郑先生总体上是以传统为基础,继承和发扬都比较完整的一个“ 岭南画派” 的名家。“ 岭南画派” 早期的画家,居连和居 他们的画我也非常喜欢,他们从日常生活以及花花草草写生入手,表现出平淡中的睿智,在作品中得到表达。到后来的高建父那一辈,更多接触了西方绘画的影响,西画东渐以后,由于经济发展,它地域上的优势导致“ 岭南画派” 最早接受了西方绘画技术的影响。所以出现了“ 岭南画派” 境界的沧茫和一种荡漾,它在抒情的角度有两个倾向:它有抒情的倾向和抒怀的倾向,他有很多“ 岭南画派” 的样版。比如画晚上的月亮、沙滩、渔船,这一类东西都是“ 岭南画派” 很典型的抒怀手段和文本模式,他的基础是传统的中国文化的绘画基础,他的发扬在这次展览中,我就感觉非常好,非常有个性的一种发扬,象长城,还有那个松树底下的人物,我觉得他把“ 岭南画派” 的沧茫和书法表达到本质上的人文精神。因为画长城,如果没有没有本质上的人文精神是中国现成人文积淀的一种认识,是不可能表达到这样的。他用非常简练和简洁的笔法,达到了这样一种远古的雄伟和现代人对它的认识统一地表达出来。在郑浩千先生身上已经走出传统,更多表达了他个人的追求和个人的风格。
常熟是“ 虞山画派” 的重地,“ 虞山画派” 以及边上周围的“ 吴门画派” 、“ 扬州画派” 、“ 海上画派” ,在所有的画派里面有相似的地方,就是对传统的认识,它的笔墨、造型都有一种层次、样本,在这种样本里面通过从师父传徒弟的,从群体性的转移和教育,所以它缺少直接的认识、直接的情感的表达,这是作为我们长江下游画历史源渊的一些特点,王石谷在他的《康熙南巡图》里,其实有很多场景和内容是当时的真实的场景的模型,通过他的表达手段把真实的场景完全归纳到了文本的行为上。这就是有可能产生更生动的场景和表达技术又回归到了文本模式,这就是对吴地画派的发展有限制。
“ 岭南画派” 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它就是写生,写生是一个直接手段,它在表达过程中间有几种技巧,一种是壮粉、壮色、壮墨,我不知道这个“ 壮” ,在南方人文字概念里如何更精确地表达,在我们平时的作画过程中,从画面直接的观赏来看,它把对实物认识的结果通过色、粉、墨以及水的 和积存非常巧妙的放收的结果,这样“ 岭南画派” 特有的水性的饱满的,内地的山水画是画山多画水少,我们这里有大面积水面比较少,而在岭南因靠沿海地区,有沧沧茫茫的海比较多,对水的表达更充分一点。昨天下午我在欣赏郑先生画的时候,我觉得就是能更多的认识,我觉得能够在这样一个可以的“ 岭南画派” 的画家来交流,更直接更认识不同画派的理念上的不同。
 
薛建新(苏州本色美术馆馆长)
有个亚洲艺术文化论坛,主要是配合蔡国强的专题展览,蔡国强是中国当代艺术家在纽约,主要是对中国当代艺术做些座谈,论坛里面谈到中国的当代艺术现状包括水墨画。我们从历史上来看,任何一个流派任何一种画派研究,作为点来看,不管是从常熟也好苏州也好,关中画派也好岭南画派也好,最后归到艺术价值。也是说从唐宋元明清所代表出来的任何流派,它有历史价值。任何一个画家在你创作时候,你对历史的价值有多高,你对历史的意识的哪些探索和实践,我们从心里来画,从你自己的感触对自然来画。我觉得中国当代艺术有一种共识,谈到目前的当代艺术与跟世界相接的时候,发现我们的传统艺术丹青有一个槛,中国的传统艺术从明清两代到现代,不断地自我复制,没有突破。但是苏州国画院的周矩敏是我的老同学,所以希望以后跟他有合作。我想把些传统国画带到西方去,中国的当代水墨当代艺术总的面貌在中国2500年的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找到历史点上所需要的个人的东西,独特的东西,自我复制或重复制不可能有发展,全世界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当代艺术并不是抽象,我到张文来工作室去,他很有当代性,他的画很有跳跃性,如果你到美术馆展览我建议你,郑先生也欢迎你来作画。
 
俞小红(常熟市作家协会理事长)
我晚来一会,还没有全面看到郑先生的画,常熟美术馆今年以来引进了不少书画大家,这是文化交流上的佳话,各地书画大家到常熟这个地方来,这也是常熟的光荣,我等一会要去好好欣赏郑先生的画作,对郑先生来到常熟办展览,我再次表示欢迎。
 
徐总经理(台商)
我对画是外行的,所以不能随便说,有损郑院长的威严。我们是郑院长的“ 粉丝” ,王小姐是头号“ 粉丝” ,是郑院长超级“ 粉丝” ,郑院长的画展开到哪里,她就跟到哪里。她对郑院长了解得更多一点。让王小姐来讲讲。
 
王小姐(台湾收藏家)
我所收藏的郑院长的画有32幅。其实,我是个外行,每一次跟郑院长在一起的时候,我就感觉自己是这么肤浅,这么不懂,刚才各位老师都已经说了,他的画不光是在画这些东西,而且感觉他自己把内心的诗,很飘逸的东西全部都融入到里面,所以每一次看到他的画就特别地感动,他无论走到哪里,都是很用心地把自己的感觉融入,每一次看他的画就是一种提高、一种净化、一种修养。
处在城市的商业活动中,在这个很浮躁的社会里,我们的文化是愈来愈弱了,跟他认识有二十多年了,在1984年吧,那时还刚刚开放,第三届亚洲书法节就是我主办的,那次的书法节来自很多国家和地区的书画家,包括台湾的、香港的,也有从王羲之的故乡的,在人民大会堂,在故宫展览他们的这些书画,到现在有20多年时间了。我也曾经去过他的故乡— — 马来西亚有多次,他的家乡是那么美丽,到处都是水果、鲜花,在马来西亚的政府官员也好,是王室里的贵族都是以得到郑院长的画而感到骄傲的,我为郑院长感到高兴。他能在美丽的常熟举办展览,在这充满了人文的气息、有山有水的好地方举办展览,我为他感到非常骄傲。
 
温寿康(原常熟市文化局局长)
看到郑先生的画展非常高兴,我们这里传统的画比较多,你也是我们学习的一个机会。给我们带动很大的,希望郑先生有机会再来交流,把更多的作品,我们也学习他的东西,我原来也是学画的,后来到部队就不画了。我觉得画给人看了好,我们象你这样的画看得不多,传统的东西比较多,“ 虞山画派” 、黄公望,我们欢迎你再来常熟!
 
郑浩千(马来西亚画家、本次画展主角)
谢谢大家给我的一些指教,我是不敢当,我现在还在尝试多方面的创作。由于是师承的缘故,我很早就接触到的“ 岭南画派” 的技法。大家都知道“ 岭南画派” 最早的时候的,是二高(高建、高奇峰)和陈树人大力提倡的,当时他们把西洋的美学,包括光、透视,刚开始的时候叫“ 新国画” ,有些人不能接受,认为不传统、不地道,也有一些人大力支持,包括徐悲鸿。后来徐悲鸿走的路,也有这样的一个想法,那自然叫做“ 新国画” ,这些倡导的人都是广东人。也叫做“ 中画派” 。
以当时的民国初年来说,当时高建父他们画火车画飞机,从题材方面来入手,还有高建父的老师,当时画民间的东西,比如说端午节吃粽子,他们就写生粽子,当初有人认为这是不能入画的,太通俗。但是,画这类题材有前瞻性,在当时是很新的。当然“ 岭南画派” 提倡一种创新,不管是在技法、题材方面的创新,还是跟其它画派一样。早期这些领导人在文学修养上、书法上也很好,文人画的修养都能够体现出来,经过长时间这些历史的沿承,三代画家在题材、在技巧上沿着他们的风貌走,未免没有突破。我自己的看法是,当然时代不一样,笔墨应该跟随时代,譬如说,到了这个阶段我们有些创作,在材料方面除了宣纸,其他纸也可以试试,传统的颜色还有外国的颜料也可以融为一体,希望大家给我多一点的指导,谢谢各位!
“ 撞粉” 、“ 撞色” 和“ 撞水” 三方面是早期高建父的老师创作的一个特点,他们用的材料不能用生宣,而用熟纸,熟纸不吸水,这个墨下去还没有干,把清水注下去,然后给它自然干这是“ 撞水” ;另外还有“ 撞粉” ,也是墨还没有干的时候,用粉调好点在它未干的部分,好让它自然的干,“ 撞色” 也是一样的道理。这种创作过程要花很长的时间,让它局部局部地,比如画花瓣、画梅花不能一气呵成,“ 撞粉” 和“ 撞色” 和“ 撞水” 用材料方面有选择,生纸画不来就是要不吸水。我画小品,用日本的纸也用“ 撞水” 的办法,处理好了之后,墨色让它自然干,干了之后的痕迹,有时能够代替这个水均开的效果就是“ 撞色” 。
 
 
张文来(常熟市书画院副院长)
我和浩千兄有个约定,明年,我们“ 岭南画派” 一个人,我是作为“ 虞山画派” 一个人,再邀请“ 吴门画派” 一个人,三个人作一个写生展览,全部以写生作品为展览内容,每个人20件作品,初定是明年。因为浩千兄在马来西亚,要几个小时的飞机,时间上可能有移动,但是这个展览是肯定要做的。这个展览,我想做一个巡回展,到几个地方展览。要按照每个人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个人风格的背景下,作出不同的选择。刚才薛馆长的发言非常重要,点到穴位了,这个是要付出智慧和劳动才能去实现,需要各位美术馆、艺术机构包括企业家,各个方面,尽可能提供各种条件来支持这样的运作。
此刻,我代表常熟美术馆感谢郑浩千先生的到来,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