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陈丽萍现状摹写作品展
主办单位:常熟美术馆、庞薰琹美术馆
展览场地:常熟美术馆1-2号厅
展出时间:2022年8月24日至2022年9月10日
阅读量:2667
前 言
对中国而言,起源于古印度的佛教,其身份被断定为“舶来品”,应无不妥。早在东汉明帝时,佛教留给中国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有别于中土宗教的佛像。此后,佛教的神秘色彩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去了解它。同时,古印度佛教的雕塑、壁画、教义、仪轨等,也从中亚沿着丝绸之路向东传播,于是,像繁星般散落于西部沙漠之中的石窟寺,被丝绸之路的纽带串联起来,蜿蜒在中国历史的时空中。
佛教的中国化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期间,佛像、菩萨像、罗汉像、飞天像等也随着中国化的不断深入而渐变为中国面孔。唐代之后,佛教文化亦成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因此,中国艺术史也包含了中国佛教艺术史。
把佛像视为艺术图像,大约始于魏晋,顾恺之所谓“传移摹写”,以及所谓的“凹凸法、铁线描、吴带当风”等,其本意应该是指佛像的描绘。到了近现代,艺术家更把现存的石窟艺术奉为民族至宝,较为知名者有张大千、吴作人、孙宗慰、关山月、赵望云等人,他们通过对西北石窟艺术的临摹创作,希冀去寻找强烈的民族精神。
“仿佛”展的作者陈丽萍,为了响应国家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号召,对中国石窟艺术做了深入的研究,被我国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艺术传统所感动,特将其多年的绘画精品进行展出,并以画笔致敬先贤、致敬中国传统文化、致敬伟大的时代。
文 / 孙 彦
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美人菩萨(局部) 陈丽萍 纸本墨稿 30×20cm 2020年 敦煌莫高窟57窟
毗沙门天王 陈丽萍 综合材料 90×60cm 2021年 敦煌莫高窟12窟(晚唐)
菩萨像 陈丽萍 综合材料 60×40cm 2021年 敦煌莫高窟420窟西壁
观无量寿经变之反弹琵琶乐舞(局部) 陈丽萍 综合材料 40×50cm 2020年 敦煌莫高窟112窟
张骞出使西域图 陈丽萍 纸本岩彩 20×50cm 2021年 敦煌莫高窟323窟
李邕(局部) 陈丽萍 综合材料 50×40cm 2020年 唐代壁画
狩猎出行图(局部) 陈丽萍 纸本岩彩 30×20cm 2021年 唐代壁画
------------------------------------------------------------------------
画说陈丽萍
陈丽萍来北京游学进修于中央美术学院,几年过去竟积累不少画作,机缘巧合有了这个展览并嘱我作序!
陈丽萍进入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研修后,与美院择邻而居,为的是方便于教室里图画作业,固守不甚明亮的工作室与班上同学相处融洽,负责班务工作成了班上的代言人。
修复为何?地球修复、环境修复、生物修复、人类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都是当务之急,是人类共同面对的巨大课题。修复无论在中国本土、欧美、日本等国家都有足够悠久的历史以及各自不同的理念和传统,中国传统的建筑、木作、雕刻、彩塑、镶嵌、重彩、纸本、绢本绘画的修复传承有序,历史悠久自成体系。目前国际通行的是西方的修复理念与方法,与中国本土艺术品在承载材料及绘制材料的不同而岀现巨大的误解,以至所谓的修复变成了实质性的破坏,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众多专家十分堪忧的现状。但把修复理念与教学置入高等教育并入美术学院,这是中国教育上的大事,也是大学教育的学科增长点。中央美术学院经过资源整合率先成立了修复学院,修复学院致力于复合型专业修复人才的培养,对学生提出了科学头脑,艺术眼光,工匠精神三位一体的培训理念和标准。
陈丽萍恰在这种机遇下进入这一学科学习。临摹、写生训练本为基本技能,这是我们为学生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设置的课程,陈丽萍况日持久的沉浸于此,日复一日不见浮躁与不安,把摹品中地仗层、支撑体、底色层、颜料层、腐化层以及浮尘层分析透彻,然后拷贝、染色、肌理、做旧一气呵成,没有对中国传统绘画深度的探求与追问便难有沉心静气的稳重与坚守。积累下来的作品颇见气象,并且涉猎了西方腊画、坦培拉、油画、中国的墓室、石窟、寺观壁画以及卷轴、纸本等材料与画种等,可谓大而全,尤其掌握了至关重要的中国传统绘画中矿物颜料的分目、淘洗、沉淀、漂染,在材料上有所心得。对中国传统地仗制作和当代材料转换也有了一定的研究。
这次的展示只是陈丽萍的部分作品,还会有更多的更有分量的作品呈现。它日她把融材料与创作一体的作品合璧,一定能够带来更为全面的个人面貌和视觉提升,我乐观其成!
文 / 王颖生
中央美术学院修复学院院长、书记
艺术创作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壁画艺委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