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 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展览>往期展览芳菲与木——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藏中国画作品展

芳菲与木——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藏中国画作品展

主办单位: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

展览场地:常熟美术馆6、7号展厅

展出时间:2019年6月5日至2019年8月18日

量:4230

前   言
 
      传统绘画中植物的描绘与应用,在不同绘画类别中具有各自的位置与功能,它既是对景物进行的描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意蕴凝练的特殊表达,它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的至高境界。韩拙的《山水纯全集·论林木》中有:“林木者,山之衣也;如人无衣装,使山无仪盛之貌;故贵密林茂木,有华盛之表也”,将树形象地比喻成山之衣,人之妆,将树这种生命形态视作山水画的精神之所在。《宣和画谱》卷十五曰:“故诗人六义,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而律历四时,亦记其枯荣语默之候;所以绘事之妙多寓兴于此,与诗人相表里焉…故花之于牡丹芍药,禽之于鸾凤孔翠,必使之富贵。而松竹梅菊,鸥鹭雁鹜,必见之幽闲。至于鹤之轩昂,鹰隼之击搏,杨柳梧桐之扶疏风流,乔松古柏之岁寒磊落,展张于图绘,有以兴起人之意者,率能夺造化而移精神,遐想若登临览物之有得也”,植物被赋予了超出审美意义的寓意性,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愿景,投射出人们对自然、世界的理解。而恽寿平将梅比作志行高尚之士:“古梅如高士,坚贞股不媚”。四君子“梅兰竹菊”因其生长特性常被用来象征文人的品格与志趣,南宋末郑思肖“写兰,疏花简叶,根不著土。人问之,曰‘土为蕃人夺,忍著耶?’”,以兰自比,抒发胸臆。
      植物在人物画中所呈现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一种状况,并承载了艺术家赋予的主观感情;在山水画中它融汇了山水世界的多个层面,成为共同构成传统美学理念的载体;而在花鸟画中则是通过或写意或细腻的表现方式呈现出有象征意味的东方情愫。本次馆藏展旨在活化典藏,以由内而外、以小见大的方式,通过对中国画中传统母题的解读来阐发中国画之审美与文化特征,并将中国画中所蕴含的人文思想和社会风貌一一解读与深化。以植物为脉络,串联起不同题材作品之间的共性,使展览更充满思辨意味,也希望观众在观展过程中有所领悟有所思考。


春山图  吴冠中  79×67cm


蕙兰寿石图  朱屺瞻  133×66.5cm


江南春色图  刘懋善  81×52cm


瑞雪梅花图  喻继高  109.5×40.5cm


山水横批  卢辅圣  25.8×78.5cm


一峰观山图  张文来  110×49.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