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墨苍郁写河山——钱松喦中国画展
主办单位:常熟美术馆
展览场地:常熟美术馆1、3、4号展厅
展出时间:2018年4月10日至2018年5月6日
阅读量:5362
前 言
法国史学家兼批评家丹纳曾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的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钱松喦生于1899年,逝世于1985年,横跨两个世纪,一生经历了晚清、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历史时期。他出生在无锡宜兴的一个寒儒之家,在幼年时期即对书画艺术有着浓厚兴趣,并系统临摹学习了《芥子园画传》等画谱,为其艺术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19岁时考入无锡的江苏省立高等第三师范学校,是钱松喦艺术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师范的老师和图书馆对钱松喦提高认识,开阔眼界有很大帮助,尤其是胡汀鹭对其产生了极大影响。1923年毕业之后,钱松喦开始了二十多年的执教生涯,30年代至40年代的战乱与动荡在他的画中有着直接的体现,国难给予他的的感受直接反映到了他的画面中,也体现出了一个传统文人画家的胸怀与品格。1949年新中国成立,钱松喦开始思考关于山水画的创新问题,并且积极参与到反映新生活、歌颂新时代的艺术创作中。1957年6月,钱松喦被江苏省国画院聘为画师,并与傅抱石、余彤甫、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人将传统国画推陈出新的运动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使得“新金陵画派”在美术界产生广泛且巨大的影响。
与时俱进可以说是钱松喦绘画艺术上一个极具韧性的特点,其一生经历了朝代更迭、战乱流离,但他却将这种经历化作前进的动力,不断思索如何使传统中国画适应新的时代。20世纪50年代后,钱松喦从传统笔墨转向了探索现代笔墨与色彩阶段。他的画面中出现了建设大军和劳动者,真实地反映了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时代风貌,他将风景名胜、人文古迹这些题材、图式进行艺术提炼与加工,使之符合形式美表达的需要,并大大拓宽了山水画的表现范围。革命圣地也是钱松喦的经典题材,他将革命圣地纳入大众化审美视野之中,以新颖的笔墨、宏伟的风格、崇高的意境重塑民族之魂。钱松喦用其深厚的笔墨语言与时代相融合,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山水画史上承前启后、推陈出新的一代宗师”。
正如史学家、评论家陈履生所说:“作为一位画家,他所承担的除了人生的现实以外,还有他的艺术。如果他是一位一般的画家,那么,他有可能面对人生的曲折和波澜,难以创造艺术的峰巅,而钱松嵒不仅直面人生的现实,而且以自己的学养和智慧创造了代表时代的艺术,为20世纪中国画的历史书写了重要篇章。”
与时俱进可以说是钱松喦绘画艺术上一个极具韧性的特点,其一生经历了朝代更迭、战乱流离,但他却将这种经历化作前进的动力,不断思索如何使传统中国画适应新的时代。20世纪50年代后,钱松喦从传统笔墨转向了探索现代笔墨与色彩阶段。他的画面中出现了建设大军和劳动者,真实地反映了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的时代风貌,他将风景名胜、人文古迹这些题材、图式进行艺术提炼与加工,使之符合形式美表达的需要,并大大拓宽了山水画的表现范围。革命圣地也是钱松喦的经典题材,他将革命圣地纳入大众化审美视野之中,以新颖的笔墨、宏伟的风格、崇高的意境重塑民族之魂。钱松喦用其深厚的笔墨语言与时代相融合,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被称为“二十世纪中国现代山水画史上承前启后、推陈出新的一代宗师”。
正如史学家、评论家陈履生所说:“作为一位画家,他所承担的除了人生的现实以外,还有他的艺术。如果他是一位一般的画家,那么,他有可能面对人生的曲折和波澜,难以创造艺术的峰巅,而钱松嵒不仅直面人生的现实,而且以自己的学养和智慧创造了代表时代的艺术,为20世纪中国画的历史书写了重要篇章。”
常熟美术馆
钱松喦(1899~1985),江苏宜兴人,又名松岩,著名中国画家。早年毕业于江苏省立高等第三师范学校,师从胡汀鹭。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江苏省国画院院长、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协常务理事、中国文联委员等职,第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
钱松喦以山水画享誉现代中国画坛,为“新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始终把自己定位为中国画的创新探索者。他的画以稳健、凝重、沉着、浑厚为典型特色,意境深邃隽永,富有生活情趣。他是近现代“以书入画”的典型实践者,从其画风中可以看出篆隶和魏碑的影响。他说:“国画在技巧上的发展,和书法不能分割,即是把书法精神,渗透在作画技法表现中去,而成为世界上独特的民族风格。”
钱松喦的中国画作品章法变化多端,多有奇思妙想,选景造境别出新意。正如其代表作《常熟田》,采取鸟瞰式透视,将田地、舟船、河湖、屋舍等元素巧妙组合,使这些寻常景色焕发出雄奇气魄。他更擅长以诗文入画,他的诗风浑朴真挚,在形式上与布局章法相呼应,更能与画中意境相补充,是画面的有机构成部分。章法多变、诗文入画可以说是钱松喦中国画艺术的最大特色。
钱松喦的艺术是传统文化、地域特质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作为现代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开拓者之一,他的绘画蕴藏着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化精神。他为新时期中国画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出色地回答了时代对山水画提出的要求,并深深地影响了一批有志于山水画创新的同辈及后辈画家。
钱松喦以山水画享誉现代中国画坛,为“新金陵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始终把自己定位为中国画的创新探索者。他的画以稳健、凝重、沉着、浑厚为典型特色,意境深邃隽永,富有生活情趣。他是近现代“以书入画”的典型实践者,从其画风中可以看出篆隶和魏碑的影响。他说:“国画在技巧上的发展,和书法不能分割,即是把书法精神,渗透在作画技法表现中去,而成为世界上独特的民族风格。”
钱松喦的中国画作品章法变化多端,多有奇思妙想,选景造境别出新意。正如其代表作《常熟田》,采取鸟瞰式透视,将田地、舟船、河湖、屋舍等元素巧妙组合,使这些寻常景色焕发出雄奇气魄。他更擅长以诗文入画,他的诗风浑朴真挚,在形式上与布局章法相呼应,更能与画中意境相补充,是画面的有机构成部分。章法多变、诗文入画可以说是钱松喦中国画艺术的最大特色。
钱松喦的艺术是传统文化、地域特质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统一。作为现代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开拓者之一,他的绘画蕴藏着一种具有现代意义的文化精神。他为新时期中国画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出色地回答了时代对山水画提出的要求,并深深地影响了一批有志于山水画创新的同辈及后辈画家。
悠悠江南情
钱松喦出生于秀美的江南小镇宜兴杨巷镇,成长于一个传统的耕读世家。他自小就对书画有着浓厚兴趣,家乡山明水秀、鱼美稻香的自然环境给予他心灵上的陶冶,他在溪畔放牧、柳荫种瓜之余,常常纵情地观赏大自然美景。温润的江南景致既给他以艺术的启蒙,也奠定了钱松喦此后的艺术基调。
在他的少年时代,《芥子园画传》陪伴了他半耕半读的岁月,家乡的水田漠漠、群山如屏的美景也是他的良师益友,他长时间的观察大自然,为书中的皴法寻找根据、印证。1918年,19岁的钱松喦考取了江苏省立高等第三师范学校,从此开始进入新的生活和艺术领地。身处太湖胜境的钱松喦,更加注重写生,画下了鼋头渚、惠山、锡山等十二幅无锡名胜图。20世纪60年代的旅行写生,钱松喦将这种写生实践发挥到极致,创作了多幅脍炙人口的作品。从钱松喦对江南题材的关注,可以看出他热爱故乡的赤子之心,他在1928年的山水画中题跋:“青山白屋绕桑麻,龀沐慈恩爱蔑加;今日风尘千里客,皤然犹忆外婆家”,其炽情跃然纸上。
钱松喦在艺术生涯的各个阶段创作过多幅江南题材作品,譬如20世纪50年代的《鼋渚春涛》、《江南春》,60年代的《太湖渔村》、《太湖壮观》,70年代的《湖田新绿》、《江南鱼米丰》。早期以写生为创作基础,多取自现实景观;后期则显示出他不断探索与新的社会生活景观相匹配的创作技法和笔墨语言的轨迹。
在他的少年时代,《芥子园画传》陪伴了他半耕半读的岁月,家乡的水田漠漠、群山如屏的美景也是他的良师益友,他长时间的观察大自然,为书中的皴法寻找根据、印证。1918年,19岁的钱松喦考取了江苏省立高等第三师范学校,从此开始进入新的生活和艺术领地。身处太湖胜境的钱松喦,更加注重写生,画下了鼋头渚、惠山、锡山等十二幅无锡名胜图。20世纪60年代的旅行写生,钱松喦将这种写生实践发挥到极致,创作了多幅脍炙人口的作品。从钱松喦对江南题材的关注,可以看出他热爱故乡的赤子之心,他在1928年的山水画中题跋:“青山白屋绕桑麻,龀沐慈恩爱蔑加;今日风尘千里客,皤然犹忆外婆家”,其炽情跃然纸上。
钱松喦在艺术生涯的各个阶段创作过多幅江南题材作品,譬如20世纪50年代的《鼋渚春涛》、《江南春》,60年代的《太湖渔村》、《太湖壮观》,70年代的《湖田新绿》、《江南鱼米丰》。早期以写生为创作基础,多取自现实景观;后期则显示出他不断探索与新的社会生活景观相匹配的创作技法和笔墨语言的轨迹。
江南鱼米丰
钱松喦 纸本中国画 51×83cm 20世纪70年代
题款:新貌沧桑改,宏图鱼米丰,钱松嵒。
钤印:松岩(白文)。
锦绣江南
钱松喦 纸本中国画 44×58cm 20世纪70年代
题款:钱松嵒写家乡风光。
钤印:钱(朱文)。
尚湖一景
钱松喦 纸本中国画 53.5×33.5cm 1970年
题款:钱松嵒作于南京时在一九七零年十月。
钤印:松嵒(朱文),生命不息(白文),大好河山(白文)。
浓浓生活趣
新中国的成立使传统国画的改造成为摆在国画家面前的重大时代课题。将传统中国画从闲逸状态改造为关注和表现现实人文并为现实服务的一种艺术形式,几乎成为新中国山水画一以贯之的时代要求。钱松喦常利用课余时间到无锡农村,画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积肥、春耕、种菊、运菜…画中出现了他原先从未画过的农民形象。他运用掌握的山水、花鸟、人物技法,真心实意地歌颂新的时代。他积极投身于群众中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在那充满着革命热情的年代,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作为对社会现实生活的积极反映,钱松喦的画中出现了许多富有时代气息的生活图像。
如果说钱松喦将他的山水画赋予强烈的时代特征和使命感的话,那么从他的花鸟画中可以更直观地考察钱松喦感知自然世界和对待传统笔墨的取舍态度。钱松喦说:“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中国画的创作,生活同样是最主要的。要反映现实生活,没有现成蓝本,创作的方式方法,和过去完全不同,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源泉,要有其必要性。”钱松喦的花鸟更加关注生活和笔墨情趣的抒写,他以山水画的构图方式来架构自己的花鸟画,参照实物来写生,物象朴实而平和。他笔下的花鸟、蔬果小品等皆造型生动、形态鲜活、生动逼真、形成了不生搬古人也不同于一般花鸟画家套路的新风格。钱松喦为了求变求新,为了更进一步的技法探索,完成了一些指墨花鸟画,多为尺幅小品,所作也是瓜蔬、野卉、鱼虫、呈现的是一种浓浓的生活情趣。他对指画也有着一番深刻的理解:“学好毛笔画再作指画,恰好熟中返生,这是更具一格。”
如果说钱松喦将他的山水画赋予强烈的时代特征和使命感的话,那么从他的花鸟画中可以更直观地考察钱松喦感知自然世界和对待传统笔墨的取舍态度。钱松喦说:“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中国画的创作,生活同样是最主要的。要反映现实生活,没有现成蓝本,创作的方式方法,和过去完全不同,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创作源泉,要有其必要性。”钱松喦的花鸟更加关注生活和笔墨情趣的抒写,他以山水画的构图方式来架构自己的花鸟画,参照实物来写生,物象朴实而平和。他笔下的花鸟、蔬果小品等皆造型生动、形态鲜活、生动逼真、形成了不生搬古人也不同于一般花鸟画家套路的新风格。钱松喦为了求变求新,为了更进一步的技法探索,完成了一些指墨花鸟画,多为尺幅小品,所作也是瓜蔬、野卉、鱼虫、呈现的是一种浓浓的生活情趣。他对指画也有着一番深刻的理解:“学好毛笔画再作指画,恰好熟中返生,这是更具一格。”
治螟图
钱松喦 纸本中国画 91.5×48cm 1950年
题款:
治螟图。一九五零年夏,当这秧针出水螟蛾产卵时期,全苏南各学校响应政府号召广泛地展开治螟突击运动。这一运动,是深入农村,结合群众,理论与实践一致,具体的做到为人民服务的实际工作,好说是中国教育史上破天荒的一页。单就无锡一市而言,工作从六月一日至八日结束,动员各学校师生达万人。同时我校也全体下乡分驻堰桥和南桥,掀起这一治螟高潮。我是参加南桥一队的,这幅画,便是描写本校学生正在秧田里捕蛾采卵,对准螟敌,作歼灭战的一个紧张热烈的场面。钱松嵒记于无锡师范学校。
钤印:芑庐诗画(朱文),钱(朱),松岩(白文),松嵒诗画(白文)。
长青
钱松喦 纸本中国画 33×42cm 1982年
题款:长青,八十四叟钱松嵒作于北京万寿山。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语出庄子。岩翁赘墨。
钤印:钱(朱文),松岩(白文),生命不息(白文),松嵒诗画(白文)。
东方春永
钱松喦 纸本中国画 107×76.5cm 20世纪80年代
题款:东方春永。此写泰山汉柏,钱松嵒。
钤印:钱(朱文),松岩(白文),生命不息(白文),顽石楼(白文)。
迢迢万里行
新中国初期的山水画改造运动是通过写生的途径进行的。新中国山水画家的写生活动首先是一种政治性要求,旨在通过写生活动使山水画家感受和图绘社会主义国家的新气象、新面貌,达到改造思想并最终改造艺术以服务于社会之目的。
1960年江苏省国画院正式成立,傅抱石任院长,钱松喦、亚明任副院长。这一年的九月至十二月,美协组织了以国画院画家为主的“江苏省国画工作团”,有傅抱石、钱松喦、余彤甫、丁士青、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共十三人,举行了全国空前的二万三千里旅行写生。旅行写生中,画家们览建设新貌,瞻革命遗址,游名山大川,起到了“开眼界,扩胸襟,长见识”的作用。钱松喦在写生创作的同时,时刻不忘用实景去印证画本,在实景与画理之间反复地摸索着。他修正了中国画史上一些走了样的皴法,创造了旧画中没有的技法,为传统中国画表现社会主义新时代奠定了语言基础。
通过旅行写生,钱松喦等山水画家们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敏感的政治意识领悟新中国的文艺政策,以服务社会为目的,以现实主义为原则,以写生为手段,以写实为技术规范,建构起沟通艺术与政治、传统、与生活的桥梁,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1961年5月2日至21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美协江苏分会联合主办的江苏国画家写生作品展览——“山河新貌”画展于北京举行,共展出140多幅作品,轰动全国。在这次展览中,钱松喦的《禹王庙》、《引水上山》、《延安》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展览的巨大成功,成为“新金陵画派”得以确立的重要标志,也成为新中国山水画改造创新取得突破性成果的里程碑,它为新中国山水画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新天地。
1960年江苏省国画院正式成立,傅抱石任院长,钱松喦、亚明任副院长。这一年的九月至十二月,美协组织了以国画院画家为主的“江苏省国画工作团”,有傅抱石、钱松喦、余彤甫、丁士青、亚明、宋文治、魏紫熙等共十三人,举行了全国空前的二万三千里旅行写生。旅行写生中,画家们览建设新貌,瞻革命遗址,游名山大川,起到了“开眼界,扩胸襟,长见识”的作用。钱松喦在写生创作的同时,时刻不忘用实景去印证画本,在实景与画理之间反复地摸索着。他修正了中国画史上一些走了样的皴法,创造了旧画中没有的技法,为传统中国画表现社会主义新时代奠定了语言基础。
通过旅行写生,钱松喦等山水画家们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敏感的政治意识领悟新中国的文艺政策,以服务社会为目的,以现实主义为原则,以写生为手段,以写实为技术规范,建构起沟通艺术与政治、传统、与生活的桥梁,并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
1961年5月2日至21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中国美协江苏分会联合主办的江苏国画家写生作品展览——“山河新貌”画展于北京举行,共展出140多幅作品,轰动全国。在这次展览中,钱松喦的《禹王庙》、《引水上山》、《延安》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喜爱。展览的巨大成功,成为“新金陵画派”得以确立的重要标志,也成为新中国山水画改造创新取得突破性成果的里程碑,它为新中国山水画发展开辟了无限广阔的新天地。
延安颂
钱松喦 纸本中国画 46×69cm 1964年
题款:延安颂,余曾谒延安仰瞻革命纪念文物及原址。为之起敬至今怀想 爰写此图以当颂歌。钱松嵒并记,一九六四年十二月,时居南京。
钤印:松岩(白文)。
平型关大捷主战场
钱松喦 纸本中国画 69.5×46.5cm 1965年
题款:平型关大捷主要战场, 一九六五年八月钱松嵒作于大同。
钤印:钱( 朱文), 松岩( 白文), 不老松( 朱文)。
冈陵图
钱松喦 纸本中国画 37×55cm 20世纪70年代
题款:繁荣新貌崇高新德,盛世躬逢讴歌祖国。冈陵永固日旭不昃,亿万斯年长乐无极。写冈陵图敬为祖国颂并制颂辞 钱松嵒于南京。
钤印:松岩(白文),祖国万岁(朱文),生命不息(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