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 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展览>往期展览殊涂同会——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藏中国画作品展

殊涂同会——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藏中国画作品展

主办单位: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

展览场地:常熟美术馆1-4号展厅

展出时间:2018-01-01至2018-01-28

量:6718

前   言
      “殊涂同会”一词通“殊途同归”,晋葛洪《抱朴子·任命》中有:“殊途同归,其致一也”,即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传统中国画的文化精神有着深沉的历史传承性,以体现古代文人萧散疏淡、清逸出尘的心态与情趣而著称,但是这种精神文脉在近代民族命途多舛的历史境遇中发生裂变。自20世纪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时代浪潮激起了中国画革故鼎新运动,其间,还伴随着革新与守旧之争,反映了那个时代思想文化意识的剧烈冲突和矛盾。新中国的成立,真正彻底改变了传统中国画的价值观念、精神内涵、题材内容和表达方式。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近现代美术院校史实际上就是中国美术近现代史,当下的美术教育受到诸多外力影响,存在种种变异不可避免涉及到中国画教育,并产生深刻影响。相对于传统中国画,现代美术教育不仅很好的继承了传统中国画的格局,也在创作理论知识系统化方面进一步拓展了美术教育范畴。并且随着网络信息技术和高科技的快速发展,涌现了越来越多的绘画技巧,现代设计、西方油画等创作技法大大拓展了中国画的创作方式。
      本次展出以常熟籍画家作品为主,年龄跨越19世纪末至20世纪中期,由于时代变革和个人际遇等原因,他们有着不同的成长经历与教育背景,且都在艺术上取得了一定成就,在历史上获得一席之地。本展览意在以艺术家的教育背景作为划分依据,将他们分为两个单元结构:一是传统的师徒传授教育出身、成才的画家;二是有着现代美术教育背景,受过学院教育的画家。这两个单元结构看似对立,实则一脉相承。历代画学与画论是现代美术教学中理解古代绘画的重要文献资料;临摹依然是重要的学习方法;而现代院校所推行的导师制、工作室制度实质上是师徒传承的另一种形式。因而本次展览的主旨并不在于体现“差异”,而在于体现“和而不同”的艺术思想,借此展览形式揭示中国画源远流长的艺术生命力。

序厅:虞山文脉
       常熟,书画艺术源远流长。《中国美术辞典》收录常熟籍画家二百余人,地方历史文献则载有元明清三代常熟画家1088人,其中清乾隆前已达396人,至嘉庆增至477人。元代画坛巨匠黄公望列“元四家”之首,“清初四王”之一的王翚创立的“虞山画派”一直延续至今,把常熟画坛推向世界。如此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孕育了一代代书画艺术名家。

黄公望(1269-1354),本命陆坚,字子久,号一峰,江浙行省常熟县人,元代画家。后过继永嘉平阳县黄氏为子,因改姓黄,名公望。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兼修李成之法,得赵孟頫指授。所作水墨画笔力老到,简淡深厚。又于水墨之上略施淡赭,世称“浅绛山水”。晚年以草籀笔意入画,气韵雄秀苍茫,与吴镇、倪瓒、王蒙合称“元四家”。善书能诗,撰有《写山水决》,为山水画创作经验之谈。存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丹崖玉树图》、《天池石壁图》等。

王翚(1632─1717),字石谷,号耕烟散人、剑门樵客、乌目山人、清晖老人等。江苏常熟人。清代著名画家,被称为“清初画圣”,论画主张“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

 


《湖天春色图》轴  吴历  纸本设色  123.8cm×62.6cm  上海博物馆藏

 

吴历(1632-1718),清初书画家,天主教传教士。字渔山,号墨井道人、桃溪居士,江苏常熟人。少时学诗于钱谦益,学画于王鉴、王时敏。康熙二十一年入天主教会,继至澳门进耶稣会,前后在嘉定、上海等处传教三十年。著有《墨井诗钞》、《三巴集》、《桃溪集》、《墨井画跋》。




《听鹂图轴》  杨晋  绢本水墨设色  79cm×51cm  常熟博物馆藏

 

杨晋(1644-1728),字子和,一字子鹤,号西亭,自号谷林樵客、鹤道人,又署野鹤,江苏常熟人。山水为王翚入室弟子,尝与绘圣祖南巡图颇精。晚年每多率笔,未免苍而不润,神气便少。然农村景物则颇工,尤长画牛,多写意,夕阳芳草,郊牧之风宛然在目,兼及人物写真,花鸟草虫。每侍翚出游,翚作图凡有人物、舆轿、驼、马、牛、羊等皆命补之。又尝摹内府所藏名迹,作副本进御。

第一单元:笔墨经营,渊源有自
      在中国美术教育史中,师徒传授不仅是民间画家传授绘画技艺的基本模式,而且也是文人画家传授绘画技艺的基本模式。其内容包括画理、画法和画技,也包括人格上的言传身教。古代美术教育主要依赖师承关系:亲传师承和间接师承。且大多数文人拥有自己的艺术交流圈,在家学之外,仍然博学善思、见识广博。史上画家的师承特色各有不同,有重范本摹写,有重文化修养,有重风格派别等。
      常熟自古便是一片名家辈出的文化沃土。从元黄公望、清王翚直至近现代的庞薰琹,对中国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历来崇文重教的传统使这座城市的文化传承从未中断,并且不断推陈出新。师徒传承、家族传承既是常熟地方文化传承的一大特点,也体现了这座城市绵延华滋、温厚沉着的人文底蕴。本单元将以照片、合作画、信札、画册、名册等资料来还原艺术家学艺与交游的情境。

 

 
海派大家吴湖帆极重视师徒相承的教育方式,1941年“梅景书屋”师生合影。
中坐者为吴湖帆,后排左起沈思明、朱梅村、俞子才、陆抑非、徐玥、王季迁、赵公紱、徐邦达、陆沁范、潘志云、叶藜青、张守成、黄秋甸。

陆抑非(1908-1997),名翀,字抑非,别号非翁,斋名崇兰草堂。江苏常熟人。当代著名花鸟画家、艺术教育家。祖父是清代的秀才,酷爱书画,因而他从小就受到艺术熏陶。本地画家李西山是他绘画艺术的启蒙老师,在跟李西山学画期间,陆抑非遍临清末画家张子祥、沙山春、任伯年等诸家名作,对传统中国绘画有了一定认识。1929年,陆抑非经表亲钱月岚介绍,拜当时的花鸟名家陈迦庵为师,学习兼工带写的花鸟画,从此开始融入海派书画艺术之潮流,吸收恽南田、华嵒之长,以绚丽清雅的画风逐渐得到认可。1937年在沪举行个人画展。后拜师吴湖帆,曾三次参加“梅景书屋”画展。吴湖帆是当代中国著名书画家、鉴赏家和收藏家,陆抑非得以遍览其所藏书画真迹,画艺不断精进。
 


《虬松图》  陆抑非  纸本中国画  177cm×47cm  常熟美术馆藏


吴湖帆(1894—1968),江苏苏州人,为吴大澄嗣孙。初名翼燕,字遹骏,后更名万,字东庄,又名倩,别署丑簃,号倩庵,书画署名湖帆。  三四十年代与吴待秋、吴子深、冯超然并称为“三吴一冯”。建国后任上海中国画院筹备委员、画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上海市文史馆馆员、上海市文物保管委员会委员。收藏宏富,善鉴别、填词。山水从“四王”、董其昌上溯宋元各家,冲破南北宗壁障,以雅腴灵秀、缜丽清逸的复合画风独树一帜,尤以熔水墨烘染与青绿设色于一炉并多烟云者最具代表性。并工写竹、兰、荷花。二十世纪中国画坛一位重要的画家,他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意义其实已远超出他作为一名山水画家的意义。著有《联珠集》《梅景画笈》《梅景书屋全集》《吴氏书画集》《吴湖帆山水集锦》及多种《吴湖帆画集》行世。

蔡介如(1913-2007),名蔡绍怀,字介如。江苏常熟人。曾任上海文史馆员,上海书画院顾问。蔡介如先生与丰子恺是故交,书画、做学各方面都受到丰子恺的很大影响。蔡先生致力于国学研究逾半个世纪,著作等身。教书育人、桃李天下。其国画取法唐朝南宗画法,嘎嘎独造,自成一格。尤其擅长雪景。早在民国时期就在今复兴公园展厅举办过个人画展。



《拟黄公望笔意》  蔡介如  纸本中国画  67.5cm×45cm  常熟美术馆藏

 

丰子恺(1898-1975),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石门镇人,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我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 。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
 

致蔡介如

介如兄:

我要端午后一日(六月十五)动身(在青木关小住数日),大约要七月中回来,我们再谈了。(你的画,我尽力代展,决不使你失望。一星期前,已将你画寄隆昌先裱。)
今有一事相托:我三个留声机,一个新的自用,二个旧的,一个已托拍卖行发卖,另一个旧的,我舍不得卖掉,因为是双发条,摇紧了,可以连唱两面。(现在新买的,只能唱一面勉强,因是单发条,我们不敢摇得太紧。)所以虽然是很旧的,样子也很难看,但发条之长,实在可取。所以我舍不得卖。
不幸此双发条机,有了小毛病:即调节器的齿轮坏了。有一朋友,送我一齿轮,也是三十三齿的,但是手工做的,不精确。我出一千元托沙坪坝钟表店人把旧轮取下,新轮装上。可是走起来,快慢不匀,唱起来全无听头。因为快慢不匀,唱的声音忽高忽低,难听得很!这好比一个人身体很健(双发条),而头脑不清(走得不匀),变成疯子一般,真是可惜。
上月,陆先生(陆剑南)为我到重庆打听,据说有许多店能修,另换一个好的齿轮,使它走起来快慢均匀。但要五千块钱。如果修好,五千元也并不贵。
可是陆先生做了金陵春菜馆的帐房,无有空暇入城。今天我叫章桂把机送给你,想费你心,代为一修。旧齿轮(已坏了)附上,以供参考。修费在五千元至一万之间,我是不惜的。请你暂为代付。后再面璧。至于时间,不妨缓缓。等我回来,派人来取。因我家已有一新机,此机不用。因我近来爱听戏,成了癖,就同鸦片成瘾一样,故留声机须有二只,一正一副,毛病时可有补充,不致寂寞。所以这一架也要修好它。其实并非急用也。
今日天雨,气候凉爽,前日此间九十九度。即问近好

 弟  子恺 叩
(1945年)六月十一日[重庆沙坪坝]

 

钱持云(1918-2008年)出生于书香门第,幼年学画,苦练基本功,由父亲教授诗文,他的父亲钱松石是一位国文与史地教员,有着典型封建文人的遗风,能书善文通医理,著有《桐荫书屋遗稿》。在这种传统家庭成长的钱持云,有着博文善学的秉性,他喜爱诗歌创作、善草书、好篆刻,可谓兴趣广博。钱持云年轻时刻苦钻研,节衣缩食购买历代书画进行研究研习,为之后的艺术生涯打下了坚实基础。70年代时,他遍游名山大川,默默探索传统中国画的前进之路。钱持云晚年更倾力于水墨山水的创作,之前取象山川的经历逐渐化为他心中意象的山水,并追求一种“清润华滋”之感。

钱浚1951年出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文博学院。早年随父亲习画山水,尤得益于元人笔墨。1980年拜师于稚谢柳先生门下,研习绘画理论和书画鉴定。钱浚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随父亲学画。钱浚的山水画源于正宗正脉的传统,由四王而上溯元四家,既有艺术上的传承又有地域上的脉袭。
在中国传统的“师承”模式中,家族相传“子承父业”的传承模式孕育了诸如晋代王羲之、王献之,唐代李思训、李昭道等艺术传家,他们往往有从小耳濡目染,为学习绘画者日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尤其在古代“艺不外传”规范下,通过父辈口传心授将一些外人很难理解的画理、画法常识传授给家庭内部成员。
 

《山川出云为天下雨》  钱持云  纸本中国画  92.5cm×34cm  常熟美术馆藏

 

第二单元:造物在我,当出己意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近现代美术院校史实际上就是中国美术近现代史,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近三十年来,美术院校发生的变化颠覆了观念中的绘画艺术。当下的美术教育受到诸多外力影响,存在种种变异不可避免涉及到中国画教育,并产生深刻影响。美术院校的选拔标准与培养标准皆以西方素描作为基础,看重写实技能。因而当代中国画创作往往在造型能力与笔墨技巧之间各有偏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科技迅速发展,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变,艺术风气也焕发了新生命。艺术信息、艺术形式和艺术标准的多元化,使美术院校在丰富视野的同时,也悄然酝酿着变革。艺术创作在深度西化之后,掉头转向了传统,转向了传统国画模式,并加以更新,以期“在历史中打破历史”。现代美术院校出现了几个特点:首先是多元开放性。观念、思维的开放,材料手段上的出新,展示方式和评价的多元化;其次是实验性,在水墨画人物实验性上表现尤为突出。其三是综合性。借鉴别的画种创新绘画语言,何种表现方式、手段技法和媒材的综合运用,重新组合。

李詠森1898-1998),江苏常熟人。民国13年(1924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此后毕生在上海工作。20世纪2050年代,历任《太平洋画报》编辑、中国化学工业社美术设计、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图案系教授、苏州美专沪校副校长等职。1953年后曾任上海轻工业局日用化学公司美术设计组组长、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教授、同济大学和新创立的上海美专教授。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上海分会理事、上海文史研究馆馆员。参与发起创立上海水彩画研究会和上海粉画学会,并分别担任名誉会长。精于水彩画,风格写实写意兼融。兼长工商美术设计和粉画。


 

《菊》  李詠森  纸本中国画  76cm×41cm  庞薰琹美术馆藏

 

钱定一,1915年2月生,江苏省常熟市人。擅长国画、装潢美术、诗词、美术史研究。1935年毕业于苏州美术专科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历任至国画系教授、苏州美协执行委员。1947年作品在美国威斯康辛州玛迪逊市该市美术学会主办举行个人展览,1948年与上海著名画家老师吴子深联合举行画展于苏州青年会。1950年到上海从事美术装潢设计工作,曾任上海市食品工业公司产品包装装潢设计室负责人、上海工业展览会轻工业馆总设计。
 


 

《拟大痴陡壑密林图》  钱定一  纸本中国画  83.5cm×49.5cm  常熟美术馆藏

 

栋臣吾师诞生一百周年感赋
钱定一
六十年前亲诲我,
程门回首总茫然。
澄怀清比沧浪水,
艺苑功垂教育编。
     海上耆英曾祝嘏,(注)
神州桃李斗芳研。
今逢百岁成追忆,
宿草凄迷暗墓烟!
 
注:一九八三年上海美术界为师九十大寿举办学术讨论会及画展。

 
陈青野(1921-2003),初名嘉琪,号逸林居士。江苏常熟人。1937年入上海美专,并从师樊浩霖学画山水。1943年又从师吴湖帆为“梅景书屋”入室弟子,得其骨力。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文史馆员,上海美术家协会顾问。



《云海松涛》  陈青野  纸本中国画  69.5cm×137cm  常熟美术馆藏

 

朱颖人1930年生于江苏常熟。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现名中国美术学院)留校任教直到退休。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潘天寿基金会常务理事、吴茀之艺术研究会副会长,西北师大名誉教授,西泠印社社员。代表作品有《松鼠图》、《蛱蝶图》、《山花》、《兰竹》等,《藤揽晨风》曾获中国美协主办全国首届花鸟画展地等奖。出版有《朱颖人画集》二种,《潘天寿、吴茀之、诸乐三课徒画稿笔记》(1994年获郁达夫文艺特别奖)、《消得尘埃医得俗——论蒲花墨竹》(被日本大孤晓画法会译成日文介绍给日本学生)和电视录像专著《著名画家吴茀之》、《写意花鸟画赏析》出版发行。
 


《木铎羊群图》  朱颖人  纸本中国画  108cm×99.5cm  常熟美术馆藏

 

从潘天寿先生和吴茀之先生绘画中得到的启示(摘选)
       我们观摩、回忆潘天寿先生和吴茀之先生对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教学的经历中,恰当地站在民族的审美观念上,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上作出了自身的贡献。潘天寿先生提出“不做洋奴隶,不做笨子孙”的同时,以自身的经验说当前中国画创新的门径,大约有三个方面可以考虑:一是从古代优秀绘画中去钻,尽力使之翻新;二是从同时代人的绘画中去赏析,从中引出触类旁通的效应来;三是从生活中去感受,经过自身的体察与发掘,从感情上转化为自己的感知形式。观看潘先生的绘画在继承与发展的观念上,他的气息与黄山、雁荡相通。他又借鉴传统绘画的优秀部分、特别对石谿和尚等的识见,终于产生了方结构的形式与钢筋铁骨的精神,留在美术史册中受到后世称颂。吴茀之先生认为学习花鸟画的人,不仅要观察花鸟虫鱼、走兽飞禽,而且要领略大自然山水的气魄,开阔胸襟,扩大视野。他以气魄、胸襟、视野来审视他的情意与笔墨,终于脱开吴昌硕的风气而自立门户。他们俩和浙江美术学院的其他老先生鼎立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的教学,使中国画画坛在五六十年代出现了一个巨大的转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培养了众多的人才,对中国绘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功绩波及海内外。
                                                 
朱颖人
199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