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 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展览>往期展览常熟籍艺术家系列展“水·墨之惑——张文来中国画展”

常熟籍艺术家系列展“水·墨之惑——张文来中国画展”

主办单位:常熟美术馆

展览场地:常熟美术馆1-5号展厅

展出时间:2014-3-24 至 2014-4-20

量:2096

历史的追问
 
      20世纪德国著名文学理论家姚斯曾经以波德莱尔的一首诗为阅读对象,把文学阐释分为三个层级:一是初级的、审美感觉阅读的视野,二是反思性的阐释阅读视野,三是历史的阅读视野的建构。第三级阅读最近乎于历史哲学的解释学。姚斯的这一文学阐释理论深刻影响了20世纪的文艺研究。无独有偶,张文来的思考也与姚斯的观点暗相契合。
      与其说张文来是一位画家,毋宁说他是一位“ 历史读者” 。当审美与反思性的批判对推动艺术创作前行略显乏力的时候,随之而来的困惑就愈加浓烈。这时,对美术史的熟稔与对现实的深刻感悟,使张文来比他人更加容易进行“ 历史的阅读” ,并以此作为探寻可能性答案的路径。这种“ 历史的阅读视野” 的建构需要高度的文化自觉,远远超出了“ 艺术” 的范畴,进入了一个广袤无垠的思想的天地。但是,由此带来的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由于历史的阅读视野范围的扩大,构建一套新颖独特的阅读策略,并将理论构想付诸实践,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即使在历史的视野下能够解决很多令人困惑的问题,但是,也同样会随之产生更多无法完全阐释的现实存在— — 也许,这就是艺术永远不会终结的原因。
      美术作品就是把记忆的碎片连缀后的再现。然而,这些连缀后的碎片存在着历史本质,在现实的操作中时有忽视“ 历史的深度” 的现象,无法把艺术演变和更普遍的历史发展纳入其中。这些“ 碎片” 所呈现的风格,其发展历程就像一部必须经过剪接“ 历史的现状” 、而由主观组成的影像。面对现状的写生就是历史记忆的反复播放,若失去了历史,同时也就失去了风格。张文来的绘画风格就是他“ 历史的阅读” 的记忆:他力图从历史的窠臼中走出,以表现出新的概念;同时,他也力图从现实中破茧而出,进入优雅的历史情景中。事实上,这种行走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过程就是他个人风格的形成史。毋庸置疑,张文来在交替进行了“ 历史的阅读” 和“ 现实的阅读” 之后的追问,在精神层面给予了作品意料之外的、新的转机,这在当代画坛颇显独特。

孙彦
常熟理工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博士


1924年泰戈尔访华 张文来 210×165cm 2009


钢厂记事·等待 张文来 200×100cm 2012


挠头觅诗图 张文来 70.5×69cm 2012


青花梅瓶 张文来 68×89cm 2005


水晶花瓶里的秋 张文来 97×90cm 2003


皖南山村的人家 张文来 200×100cm 2011


西冷小盘谷写生 张文来 48×80cm 2007


黟县深中村写生 张文来 70×57cm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