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 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展览>往期展览山水清晖·王石谷与虞山画派——纪念王石谷诞辰380周年特展

山水清晖·王石谷与虞山画派——纪念王石谷诞辰380周年特展

主办单位:常熟美术馆

协办单位:苏州市清风轩艺术发展有限公司

展览场地:常熟美术馆1、2、6、7号展厅

展出时间:2012-7-8 至 2012-8-12

量:4836

前   言
 
      虞山灵秀地,代有贤人出。自明至清道光间,我邑画家见诸史乘者达四百余家,可见常熟绘事之盛。而“ 三百年所仅见” 的王石谷无疑是其中翘楚。其“ 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唐人气韵” 集以大成,当世推为“ 画圣” ,画史将他与娄东王时敏、王鉴、王原祁称“ 四王” ,加同邑吴历、武进恽寿平并称“ 清六家” ,可见王石谷在画史上的崇高地位。 
      王石谷是虞山画派的创始人,其艺术生涯可分为青年、中年、老年三个时期:青年时期作品以秀润雅逸为主,中年时期作品以沉着凝重为主,老年时期作品以苍老劲辣为主。在他的培养和影响下,杨晋、宋骏业、李世倬等名家辈出,盛极一时,虞山画派因之粲然而立,当世以为正统,影响深远。
      今年适值王石谷诞辰三百八十周年,为纪念我邑先贤,经过常熟美术馆组织整理、精心策划,以学术讲座、图片资料展等形式开展活动。本次展览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展示王石谷与虞山画派的绘画作品,弘扬优秀的传统绘画艺术,展示最新的研究成果,以优秀文化教育后人、思考未来。

王石谷
 
      王石谷长约八十年的艺术生涯为轨迹,分三个时期展示。
 
第一部分:
      自幼年习画至四十岁以前为前期(1638~1671),其中二十岁幸遇王鉴是重要转折。此前,他在家乡绘画风气和绘画家学的陶融下,较早地走上绘画道路,已逐渐成长为擅长摹古的职业画家。
      他的家乡虞山,自黄公望崛起元季,绘事称盛,代有名家。他的家世,自曾祖王伯臣、祖父王载仕至伯父王豢鳌、父亲王云臣均工绘画,以此,石谷「童子时即嗜翰墨,得古迹真本辄摹仿数纸,必得其神乃己」。当时同乡同辈画家张希,因「善承家学,弱岁宗石田翁,往往作展本人莫能辨。」石谷遂拜其父张坷为师。因好学深思,其摹古而乱真的能力亦与日俱进。二十岁时,王石谷被王鉴发现并以师事之,继尔结识了收藏极富的画坛巨擘王时敏,并结成忘年交。
      在王鉴和王时敏的重点扶植与大力扬誉下,王石谷在两方面有了突破性。一是直接摹写宋元名迹,极大地提高了摹古水平。二是借助遍观诸家真迹的条件进行追本溯源的思考,摆脱了仅在一家一派中仿效而自我局限的弊端。在四十岁以前已显露出集中古人成就而给以创造性运用的端倪,走上了师古并融会贯通的道路。
 
第二部分: 
      从四十岁至七十岁,王石谷的绘画艺术走向成熟,其影响遍于朝野,进入了创作盛期。期间的前二十年(1671~1691),王石谷频繁出行,足迹遍于太仓、南京、苏州、毗陵、无锡、宜兴、镇江、扬州等地,同时在出游时加强了与恽寿平、笪重光等画坛益友的切磋,并在更多地观摩前贤名迹和感受自然中走向艺术的成熟。
      成熟的第一个标志是在以集古人大成的形式自抒机抒上更加自觉。他明确地认识到去粗取精的集大成,当「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望而泽以唐人气韵」为依归。基于这种高屋建瓴、取精用宏的追求,他已把看来格格不入的法派在不同程度上变化合一。对此,恽寿平称赞说:“ 自五代、南北宋、以至元明诸家笔法,从古自相枘凿无能会合者,至石谷乃悉罗而致之毫端,如握大将兵符,驱使材官羽骑佽飞之士奔走恐后。”
      王石谷绘画艺术成熟的另一个标志是,把师古人与师造化在作品中统一起来。无论是集古人大成参以个人感受还是以古人笔墨写眼见景色,王石谷的作品变化出了几种具有个性特点的本家面目。或由黄公望、王蒙而上溯到董源、巨然乃至王维;或由倪云林上溯李成、郭熙;或由唐寅、王蒙而上溯关仝、范宽;或由文徵明、唐寅上溯“ 三赵” 。然而共同的特点是丘壑生动多姿,皴点的细密松动,技巧精熟,渲染宜和,实景有生机活力。

第三部分:
      从七十岁至八十六岁(1691~1717),这十余年是王石谷艺术精进不息老而弥笃的晚期。他自倦游归来,便息影家园,希望摆脱身不由己的应酬,以笔墨娱老。主要在虞山他的画室“ 来青阁” 、“ 西爽斋” 活动。
      王石谷晚年的艺术作品依然严肃不苟,精进不息,并时有精品推出。从遗存的真迹考察,石谷这一时期的作品多数延续了中期的体貌而更求筋骨老苍,仍以大幅为多,依旧景观丰富,丘壑多姿,草木丰茂,点景精细,墨色清而润,笔法秀而苍,或综合诸家化为已有,或在阐释一家中融入他家,其本家面目是十分显著的。
      如果和中期的风格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笔法更苍辣,笔与笔之间增加了虚接,钩续与渲染拉开了距离,不太讲求笔中用黑与墨中用笔的笔墨浑融,而重视大的效果和自家程式的精熟。统观王翚晚年的艺术,有一点是不应忽略的,那就是这位以摹古乱真起家的职业画家,直到七十岁以后仍然进行着这种近乎乱真的摹古工作。也许是积习难除,也许是温故知新,也许是向后人炫示这一血战古人的本领,不管怎样,其严肃认真的态度依然无异往昔。

师友及弟子
 
      画派的形成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虞山位于长江下游,依山临海,景色优美,物产富饶。常熟取年年丰收之意,是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江南文化名城。宋元以降,书画之胜甲于江左。所以说,虞山画派的形成是常熟优越的自然环境及人文经济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
      王石谷绘画中所体现的那种温柔敦厚与平正中和之美非常适应当时社会文化的需要,因而其绘画也有很大的市场。
      王石谷的老师王时敏、王鉴是享誉当代的名宿,其友吴历、恽寿平亦为画坛名家。
      随着王石谷画艺精进与名望的提高,从其学者众多,主要有杨晋、蔡远、顾昉、胡节、宋骏业、徐溶、虞沅、金学坚、李世倬、释上睿、唐俊等名家,画史称“ 虞山画派” 。

结语
 
      准确的学术意义上的王石谷研究,起步较晚。从康有为、陈独秀开始,“ 革王画的命” 的口号振聋发聩,“ 王画” 被打入了地狱。其后,徐悲鸿、俞剑华继其批判。庸俗化的学术研究和艺术批评成为近百年来王石谷研究的主流。80年代以来,随着学术活动去政治化的影响,王石谷研究逐步走向真正的学术之路,并且同时也出现了一大批颇具影响的学术成果。
      王石谷集职业画家与文人画家于一身,其融古今、合二宗、“ 集大成” 的风格取向,虽说与他本人的生活阅历、知识结构、艺术修养、流派师承有密切的关系,但是,在整体来看却受制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客观背景。王石谷“ 集大成” 绘画风格的选择并不自由,而是当时士大夫文化氛围的综合作用所致,不是艺术家集群的主动选择。他通过“ 师古” 而突破前人,与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化合,开创了山水画一个崭新的境界。
      王石谷及其开创的虞山画派影响中国画坛达二百余年,在中国美术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时至今日,仍以其特殊的方式继续在艺术、思想、文化等领域影响着后人。


草堂碧泉图轴  王翚  康熙五十六年  1717年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大痴道人良常山馆图  王翚  康熙四十一年  1702年  天津市艺术博物馆藏


仿董巨嵩岳图  王翚  康熙三十三年  1694年  故宫博物院藏


拂水岩图轴  王鉴  顺治十年  1653年  故宫博物院藏


寒山书屋图轴  王翚  康熙一年  1662年  故宫博物院藏



南巡图卷(局部)  王翚  康熙三十四年  1695年  故宫博物院藏


秋山白云图  王时敏  1649年  故宫博物院藏



松壑鸣琴图轴  吴历  康熙十三年  故宫博物院藏


万壑千崖图  王翚   康熙一年  1662年  首都博物馆藏


紫霞珠帐  恽寿平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