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 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庞薰琹研究连载:纪念庞薰琹诞辰110周年 庞薰琹研究(二十四)

连载:纪念庞薰琹诞辰110周年 庞薰琹研究(二十四)

2016-08-26 04:25:00来源:庞薰琹美术馆点击:8791
节选自孙彦著《庞薰琹丘堤论稿》
 
锦官城:自足的场阈
(四)游丝天籁
庞薰琹认为,中国传统的线描技法之所以取得如此成就,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三点:一是使用了毛笔这样的绘制工具;二是受到了具有悠久历史的线刻的影响;三是中国书法的变化对线描的影响。【1】此论可谓中肯。毛笔绘制的线条流畅、变化多端,它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管笔、钢笔、铅笔及油画笔的表现力所无法比拟的。
在对待线描传统的问题上,庞薰琹的观点是非常鲜明的:“我们应该从多方面地来接受民族美术遗产的优秀传统,找出构成民族形式的各种规律。可以去研究各种纹样变化的规律,也可以从中去吸取各种制作方面的经验。……只要我们确实抱着学习的态度去研究这些民族美术遗产,那一定可以得到很多收获。”【2】有人认为中国绘画中的线条是一种特长,只要把线条搬上画面去,就是民族形式。对此,庞薰琹认为这个看法过于简单,“中国人民掌握了毛笔的特性,因此使用起来,生动而有力,这是事实;但是这并不能说就是民族形式”。【3】批判地继承传统艺术的精华,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并有所成就者,庞薰琹就是其中的代表。(图1)
早在巴黎留学时,庞薰琹就非常关注线描的艺术表现力,在油画中使用中国笔法,以一种综合西方造型艺术的观念去重新认识中国的传统艺术。当时他创作的线描作品《藤椅》,用笔自然、流畅,没有做作的痕迹。虽然这是一幅学习马蒂斯风格的习作,但其神韵不失大师风范,其线条精炼、流畅,夸张的变形也达到了极致。在贵州民族地区调查回来之后,庞薰琹在作品中开始选择一种适合表现个性特征的独特艺术形式,在中西绘画融合中探索自己的艺术道路。从1942年到1946年,庞薰琹创作了多幅线描作品,其中部分在重庆和成都展出过。其题材有描绘贵州苗民生活的《持镰》《归来》《走亲》等等,更多的作品则是唐装《带舞》系列和《仕女》系列的线描和白描作品。这些作品在展出时引起了一番争议,有人批评他画“美人儿”或“唯美主义”,更有人贬低他的作品“多少带些低级趣味主义的东西”。庞薰琹在《自剖》中说:“为什么描写唐代的舞装?这决不是偶然的兴趣。十多年前读邓肯的自传,看魏格曼的表演,又曾数次仔细参观印度尼奥太•依奥迦的舞蹈。自那时起,在我胸中脑间时时起伏种种幻象。我曾有过这样的痴愿,想研究久而绝亡的汉族的‘舞’,可惜环境、时间、精神,都不允许我实行我的理想。”【4】当时与庞薰琹经常往来的张大千先生知道他的线描很好,又有唐朝仕女舞蹈的资料,便建议他以自己的深厚功力绘制仕女舞姿图。庞薰琹这样做了,并且做得很好。
 庞薰琹描绘贵州苗民生活的几幅作品看上去似乎是西洋画,但详细观察仍然是中国画,他试图把西洋写实技巧融进中国画的情调中。常任侠评价说:“薰琹线条画用笔很好,画人物素描,亦有独到之处,运笔方面,几乎细如游丝,能够表达人物情态,飘逸有致,如欲飞舞,不同一般。……可见功力之深、根基之厚。”【5】在唐装《带舞》系列和《仕女》系列的线描和白描作品中,庞薰琹试图将传统国画的兰叶描与铁线描合用,借助衣纹转动及其向背反侧之描写来表现。主要把传统的兰叶描、铁线描和游丝描一起合用,通常在肩、胸部、胯部运用兰叶描。
一般而言,对传统艺术的研究是属于纯学术的范畴。由于庞薰琹对传统民族民间美术的痴迷,所以从学术的角度出发,他研究已经衰亡的汉族的舞蹈,其目的是为了保存中国传统文化。庞薰琹在《自剖》中说:“近年来,我的兴趣又转向到古代的图案;联带对于服饰也发生了兴趣。然而我还是怕环境、时间、精神,不允许我作进一步的研究。所以,我利用手边有限得很的参考资料,凭我的想象作此舞装,若然因此而有人对此发生了兴趣,那末今天的粗砖,一定能引来明天的精玉。现在赶快去研究还来得及找到一点贫乏的参考,不然连这一点贫乏的参考,也会被时间消灭了的。为保存中国的文化着想,不见得是无所谓吧!”【6】关于绘制白描的经验,庞薰琹说:“画白描,最好在一间静室内……情绪不稳定不要画。一旦开始画就应该画完成,中间吃饭或休息一会也不行,墨水要预先准备好,足够画一幅白描的,中间加水不行。”【7】他还强调,画白描时不能胆怯,用笔要稳又要有变化。线描不仅是物体轮廓的表现,其本身还具有它自己的韵律,包括形与意、虚与实、静与动、柔与刚种种变化,它一方面随着物质的“质”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它又随着精神的“神”的变化而变化。对此,庞薰琹有深切的体会:“要画好线描的变化,必须要扎实的基本功。……画线描,特别是画白描,不能有一笔败笔。所以画白描,在下笔之前,要胸中有‘局’”。【8】这些经验都是在大量的绘画实践中获得的,弥足珍贵。
庞薰琹线描艺术引人注目,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所以,在成都的这段时间里,他的白描古装舞蹈极受艺术家和收藏者的青睐,他几乎就靠这样的画来维持生活。庞薰琹的好友傅雷在1946年为他举行第六次个展时,非常佩服他的铁线勾勒技巧,还特意复制了几幅,称赞他的线描“具有东方人特有的气质,他的线条艺术成就很高,是东方人中的佼佼者”。【9】庞薰琹的线描作品既反映了对传统线描的理解,又明显融合了西方写实绘画的造型观念,既强调比例结构的真实,同时又不失传统线描的节奏变化和装饰性特征,显示出了他对传统民族艺术继承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
 
[1] 庞薰琹:《线描》,《美术》,1984年第2期,第75页。
[2] 庞薰琹:《图案问题的研究》,《论工艺美术》,轻工业出版社,1987年,第111页。
[3] 庞薰琹:《图案问题的研究》,《论工艺美术》,轻工业出版社,1987年,第111页。
[4] 庞薰琹:《自剖——为自己的展览会写的自我介绍》,成都《中央日报》,
[5] 常任侠:《为<庞薰琹画集>浅记数语,参见庞薰琹美术馆、常熟市庞薰琹研究会编:《艺术赤子的求索:庞薰琹研究文辑》,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9页。
[6] 庞薰琹:《自剖——为自己的展览会写的自我介绍》,成都《中央日报》,1943年9月12日。
[7] 袁韵宜:《庞薰琹传》,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5年,第115页。
[8] 庞薰琹:《线描》,《美术》,1984年第2期,第75页。
[9] 袁韵宜:《庞薰琹传》,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5年,第1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