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 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庞薰琹研究连载:纪念庞薰琹诞辰110周年 庞薰琹研究(十一)

连载:纪念庞薰琹诞辰110周年 庞薰琹研究(十一)

2016-08-26 03:59:00来源:庞薰琹美术馆点击:5659
节选自孙彦著《庞薰琹丘堤论稿》
 
决澜社:洋画的青春期
(二)泼辣的精神
虽然庞薰琹是从法国镀金而归的留学生,但是,在当时的上海,凭借金字招牌仍然难以生存。年轻的他就凭着一封刘海粟写给王济远的信,正如他自己所说的“闯进国内美术界”。这个“闯”字形象地再现了年轻的庞薰琹血气方刚、勇于进取的精神面貌。
果然,刘海粟颇具慧眼识人的才能。他为庞薰琹推荐的王济远,在上海艺术圈中的确算是一个颇有神通的人物。王济远能为了一个刚回国的青年画家而动用自己的人脉网络,其原因一方面是刘海粟的面子,另一方面可能是他自己也喜欢交友的缘故。此外,庞薰琹谦逊的待人方式,也为自己赢得了一些尊重。在“礼多人不怪”的中国,庞薰琹对朋友的“客气”和“能喝多量的酒”也是他获得良好人缘的原因。从此,王济远就和庞薰琹在上海的艺术活动联系在了一起,是庞薰琹不可多得的朋友,而庞薰琹在上海的艺术天地也由此渐渐地打开了。
从事艺术活动必须要有一个场所,而画室是艺术家不可缺少的“剧场”,也是庞薰琹立足上海艺术圈的前提条件。当看到白鹅画会通过招收学生而颇具声势的事实时,庞薰琹动心了。动心的原因很简单:开画室既可培养学生,又可推进美术运动,也可以获得资金的帮助。所以,不久,庞薰琹和王济远就把位于麦赛尔蒂罗路90号(现乌鲁木齐路)二楼房间“合租了下来开辟一个画室,开始称济远薰琹画室”。【1】 
画室建立后,如何进行艺术活动是庞薰琹主要思考的事情。《决澜社小史》说:“薰琹自××(苔蒙)画会会员星散后,蛰居沪上年余,观夫今日中国艺术界精神之颓废,与中国文化之日趋堕落,辄深自痛心,但自知识浅力薄,倾一己之力,不足以稍挽颓风,乃思集合数同志,互相讨究,一力求自我之进步,二集数人之力或能有所贡献于世人,此组织决澜社之原由也。”【2】庞薰琹在其回忆录《就是这样走过来的》中对此事也追忆道:“究竟因为什么目的要组织决澜社?这个问题我到现在也说不清楚,我想大体上有几个原因:一,这些人都是对现实不满的,这从宣言上也可看得出来;二,谁都想在艺术上闯出一条路来,个人去闯,力量终究太单薄,所以需要有团体;三,这些人都不想去依附于某种势力。在艺术思想方面,一开始就明显,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不过有一点基本上是相同的,比较喜爱从西欧印象派以来的一些绘画作风。”【3】
 历史的机遇无处不在。1931年初夏,庞薰琹在上海美专代替邱代明上素描课时,认识了刚从武昌来沪的倪贻德,他们一见如故,志趣相投,相互激赏。于是,决澜社渐渐浮出了水面。
倪贻德的出现对庞薰琹的艺术事业来说非常重要,是他帮助庞薰琹奏响了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最为惊心动魄的艺术运动的乐章。由于倪贻德与庞薰琹的目的非常明确,要“作一番新艺术的运动”,所以,他们两人很快在组建社团方面达成了共识,开始着手准备草拟简章、征集会员。倪贻德说:“理论的介绍我是认为最重要的,没有正确的理论的指导决不能产生健全的作品,而且一般大众对于艺术的认识也太不足了。我们要使艺术大众化应当先从理论的介绍着手。”【4】那么,庞薰琹与倪贻德赖以传播艺术理论的刊物又是什么呢?答案是《艺术旬刊》(图1)。
提到《艺术旬刊》,不得不提到“摩社”。 摩社确立的宗旨是“发扬固有文化,表现时代精神”。摩社是由于编辑刊物的动机而组织起来的,他们的事业发展计划除了编辑《艺术旬刊》之外,还包括美术展览会、公开演讲、建立研究所等。据许志浩著《中国美术期刊过眼录(1911年-1949年)》所载,《艺术旬刊》早在1931年4月1日就在武昌创刊,由武昌艺术专科学校艺术旬刊社编辑出版,至同年5月21日仅出版六期。主要作者有许太谷、关良、倪贻德、唐一禾、等。【5】而上海摩社编辑发行的《艺术旬刊》则于1932年9月1日创刊,刘海粟、傅雷任主编。无论如何,摩社是以上海美专为中心的一个艺术团体,也是产生《艺术旬刊》的母体,摩社成员中的一部分人后来也成为了决澜社的成员。因此,决澜社对《艺术旬刊》的掌控力不可小觑,与其说《艺术旬刊》是摩社的刊物,不如说是日后决澜社的喉舌。
在完成了章程、纲领、组织、思想、成员、刊物等各方面的准备之后,决澜社如在弦之箭,一触即发。不过,作为决澜社的核心人物,庞薰琹还想把这个苦心经营的艺术社团做一次隆重的彩排。如前所述,在庞薰琹个展之前,《良友》画报第71期刊登了“庞薰琹个人画展预告”,并且还在“秋之画展”栏目中选登了庞薰琹的部分作品进行推介。而且接着还在《良友》画报第72期刊登的《巴黎艺术学生生活》中,对巴黎的留学生生活通过场景图片做了生动细致的报道。在如此具有影响力的刊物上进行推介,说明庞薰琹在上海画坛的影响力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这是庞薰琹首次利用在上海具有一定影响的《良友》画报进行宣传。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庞薰琹个人和决澜社与《良友》画报保持了非常密切的关系,对决澜社艺术运动的开展意义重大。
 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庞薰琹的这次个展是为决澜社第一次展览所做的准备,它的成功使庞薰琹树立了学术上的权威,奠定了庞薰琹在决澜社中的核心地位。在庞薰琹个展期间出版的《艺术旬刊》第一卷第三期上,庞薰琹的好友傅雷发表了评论文章《薰琹的梦》,同时还推出了介绍庞薰琹的专页,称庞薰琹“绘画之外,兼长文学戏剧音乐等,为现代国内艺坛上稀有之天才”【6】,表达了强力推介之意。更为重要的是,由倪贻德执笔的《决澜社宣言》也在这段时间诞生了。在这个响彻中国现代美术史的《宣言》中,决澜社同仁们誓言要用全部生命来赤赤裸裸地表现他们“泼辣的精神”。 这种“泼辣的精神”正是当时艺术青年们的真实写照,也正是这种敢于蔑视权威、追求个性自由、无所畏惧的“泼辣的精神”,成就了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一段令人仰视的传奇。
 
[1] 庞薰琹:《就是这样走过来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第135页。
[2] 庞薰琹:《决澜社小史》,《艺术旬刊》第一卷第五期,1932年10月11日。
[3] 庞薰琹:《就是这样走过来的》,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年,第134-135页。
[4] 倪贻德:《决澜社的一群》(1935年),参见《倪贻德美术论集》,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33年版,第244页。
[5] 许志浩:《中国美术期刊过眼录(1911-1949年)》,上海书画出版社,1992年,第76页。
[6] 傅雷:《薰琹的梦》,《艺术旬刊》第一卷第三期,1932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