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纪念庞薰琹诞辰110周年 庞薰琹研究(九)
2016-08-26 03:57:00来源:庞薰琹美术馆点击:4917
节选自孙彦著《庞薰琹丘堤论稿》
上海:世界主义
(四)上海之恋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颇有影响的《艺术旬刊》于1933年1月改版为《艺术》月刊,第一期就发表了两首署名庞薰琹的诗歌《诗二首》:
一
倏然本来,一串甜蜜的心跳。我想将他们穿缀成一阕歌,唱给深夜听。但我不知道怎样去唱,唱出第一个音。
二
今天我得了一盏明灯,跨进幽暗,窥探了人生。苦闷!我愿大笑几声,笑破这深夜寂沉。早晨,风一阵,他将伴我归程。【1】
发表这两首诗歌的《艺术》月刊,是由上海摩社艺术月刊社编辑部编辑,摩社艺术月刊社出版发行的。令人饶有趣味的是,在仅仅出版了两期后就停刊的《艺术》月刊第二期上,又发表了两首署名庞薰琹的诗歌《诗二首》:
一
我心底蕴蓄着情之醕(醇),女人!请你给我你的樱唇。你不必将你的身世说陈,你也不必问我究是何人。我像风中飞飘的浮尘,霎时间又随着春风湮沦。
二
暮色,薄薄一片深紫的堤岸浅紫的天。水面水涡如钱。波潺潺如言。牧人驱着羊群归。天边。我只见白棋似数点。【2】
在有关庞薰琹的资料中,这是他非常罕见的对爱情的直接流露。但是,令人疑惑的是,诗中的“一盏明灯”、“你的樱唇”、“伴我归程”等字眼显然是针对令庞薰琹产生“一串甜蜜的心跳”的爱情,既然是爱情诗,那么,庞薰琹爱情的主人又是谁呢?
有一则引人注目的材料,那就是庞薰琹创作于30年代初期的《丘堤像》(图1)。从现存的这幅作品的照片中,可以看出庞薰琹在创作此幅作品时用情之深,他以超现实主义和野兽派的手法把丘堤忧郁的美丽描绘得淋漓尽致,并且画面中使用的紫色更使人物具有梦幻般迷人的感受,或许他诗中所谓“深紫的堤岸,浅紫的天”就是画家对爱情的色彩的诠释。根据庞薰琹回国后的各种信息来分析,这四首诗应该是为丘堤而作。
青春美丽的丘堤于1925年7月来到上海求学,进入上海美专西洋画科学习。1928年8月,作为上海美专第二届西洋画系的毕业生,丘堤选择了随同哥哥丘秉贤(名克斌)一起留学日本。就在庞薰琹回国几个月后,丘堤也从留学不到两年的东京返回了上海。
1932年9月15日对丘堤来说至关重要,改变了丘堤一生的命运。这一天庞薰琹一生中的首次个展在中华学艺社开幕。《申报》“本埠新闻”以“庞薰琹画展会开幕”为题做了报道:“画家庞薰琹,前岁由法归国,更自设画室于海上,继续从事创作,兹以四五年中积得作品,应好友屡次催促要求,选出油画、水彩画及用钢笔、毛笔所作之构图,肖像及速写等70余幅,自本月15日起,在法租界爱麦虞限路中华学艺社展览10日。庞君绘画,旅法时已获得巴黎艺坛之极大赞美。归国后,无论国人或外侨,凡一度接触庞君作品者,对其特殊之风格与超现实的情趣,莫不为之击节,目为中国现代绘画之新倾向代表者。想届时开幕后,中华学艺社新厦门前,车水马龙,必有一番盛况也。”【3】第二天《申报》又以“庞薰琹画展第一日”为题做了追踪报道:“虞山世族庞薰琹氏,留法习画多年,前年归国后设画室于上海,潜心努力创作,近选其得意作品70余幅,假座爱麦虞限路中华学艺社,开个人绘画展览会。昨日为第一日,各界来宾参观者500余人,有画家钟独清小姐——Campoll夫人、Ctne夫人、Mr.Miollis、刘海粟夫妇,王济远、张弦、倪贻德、刘狮、段平右、周多、邱代明、宋志钦、陈皓、音乐家马思聪,文学家傅彦长、徐蔚南、张若谷、傅雷、黄谷熙及金钱孙、吴天民夫妇、赵武、赵毅、钟云、曹铭熙等中外来宾,均盼得庞氏作品,纷纷定购,会场有精印出品目录。”
从《申报》的这两篇报道来看,庞薰琹的首次个展是非常成功的,第一日即有各界来宾参观者500余人,庞薰琹也被“目为中国现代绘画之新倾向代表者”。在以敬仰的目光注视着庞薰琹的参观者中,有一位美丽而忧郁的女子——丘堤,“丘堤去看了庞薰琹回国后的第一个个人画展,认识了庞薰琹。过了半个来月,她又去看了‘决澜社’画展,非常兴奋!”【4】有关资料显示,丘堤并没有参加第一次的决澜社画展,正式参加决澜社活动是从第二届决澜社画展开始的。但是,在第一次决澜社画展后,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同年末确定婚姻关系。因此,本节开头所录的四首诗应该就是决澜社第一次画展后庞薰琹为丘堤而作的。
决澜艺坛的理想与美妙的爱情化合而生成的推动力,更加激励了激情燃烧的青年庞薰琹,使他加快了急促行进的艺术脚步,预示着波澜壮阔的决澜社现代主义艺术运动即将拉开帷幕。
[1] 庞薰琹:《诗二首》,参见上海摩社艺术月刊社编辑部编辑:《艺术》月刊第一期,1933年1月,摩社艺术月刊社出版发行。
[2] 庞薰琹:《诗二首》,参见上海摩社艺术月刊社编辑部编辑:《艺术》月刊第二期,1933年2月,摩社艺术月刊社出版发行。
[3] 本埔新闻二:《庞薰琹绘画展会开幕》,《申报》,1932年9月15日。
[4] 转引自倪军:《丘堤的艺术与人生》,参见丘堤:《丘堤》,江苏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8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