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 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庞薰琹研究连载:纪念庞薰琹诞辰110周年 庞薰琹研究(七)

连载:纪念庞薰琹诞辰110周年 庞薰琹研究(七)

2016-08-26 03:54:00来源:庞薰琹美术馆点击:5213
节选自孙彦著《庞薰琹丘堤论稿》
 
上海:世界主义
(二)两个世界
李超先生在其主编的《狂飙激情——决澜社及现代主义艺术先声》中记录说:1930年9月22日,“苔蒙西画研究会征集研究员,创设研究所,其性质与法国巴黎Acndemic相仿,由画家胡道之、庞薰琹、汪狄浪、周多、郭谷尼、柳演仁等担任指导,已开始实习”。又说:1930年10月,“苔蒙画会成立于上海,由庞薰琹发起组织并主持”。【1】说明苔蒙西画研究会成立在前,而苔蒙画会成立在后。据庞薰琹自传所说:“接到汪荻浪从上海来信,说他们已组成一个画会,招收学生,邀我去参加。这个画会取名‘苔蒙画会’,是法文‘两个世界’的音译,我自己也正在考虑招收一些学生,闯出一条路来。”汪狄浪是庞薰琹留法时期的好友,在他的邀请下,基本赋闲在家的庞薰琹从家乡来到了上海,寻找发展的机会。
苔蒙画会是较为激进的西画团体,主要成员有庞薰琹、周多、段平右、汪日章、周真太等二十余人。【2】汪狄浪、庞薰琹是留法的画家,周真太、屠乙和胡道之等人则是留日的画家。由此推测,“苔蒙”之名应该是出自汪狄浪的主意,否则不会以法文的“苔蒙”来命名。若从苔蒙画会的人员组成情况来考察,“两个世界”的意思就比较清楚了,其意思可能是指外国和中国,或者是指日本和欧洲不同的绘画风格倾向。
然而,对年轻的留法学生庞薰琹而言,这里的“两个世界”或许有更为丰富的理解。在家乡,庞薰琹脱去了西装,换上了长袍,放下了外文书籍,埋头在线装书中,阅读中国画史与画论,拿起中国毛笔,用传统笔法画人物画。《薰琹随笔》是庞薰琹在家乡半年时间里的最大成果。这是庞薰琹当时一边读书,一边所写的杂感。庞薰琹以西方艺术的修养发挥了谢赫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等几个方面的理解,由此引申到绘画技巧、模仿、自由、自我表现、情感表现、主义流派、真善美、画家修养等艺术范畴的问题。
尤为可贵的是,在家乡半年时间里,庞薰琹并没有放弃油画。他试用两种表现方法来创作,一种是用油画刀,画了《自画像》(图1)、《屋顶》、《绿樽》(图2)、《咖啡店》、《灰色》等。《自画像》颜色虽然没有用几种,由于是用刀画的,色彩的变化比较自然而丰富,可惜被毁于文革时期。《屋顶》的颜色主要是黑白两色,加些褐色和土黄,几乎整个画面是江南民房屋顶,这幅画后来卖给了法国人柯克林。《咖啡店》、《灰色》则是用装饰手法画成。关于这几幅油画,庞薰琹在自传中说,其目的主要是探索如何表现“民族性”与“装饰性”的问题。其实,庞薰琹归国初期的绘画基本还在延续他在巴黎时期的绘画路径,依然进行着各种不同风格的尝试。
参加旭光画会是庞薰琹在家乡从事艺术活动的最大亮点。这段地方美术史被温肇桐记录在《常熟活动时间最长的旭光画会》一文中,并发表于1981年《常熟文史资料辑存》第8辑上。旭光画会成立于1929年秋,温肇桐等人盛情邀请刚刚留法归来的庞薰琹加入,主要成员有温肇桐、庞薰琹、蔡鸿斌、高奎章、季国屏、邹梁孙、张承熙、沈祖光等八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目前所能看到的资料中,庞薰琹在家乡这段时间中,创作的《穿古装的自画像》非常引人瞩目。虽然现在看来这幅自画像只是非常模糊的黑白印刷品,但是却具有另外一种深长的意味,通过这幅作品,似乎可以窥探出留法归来后回到故乡深宅大院之中的庞薰琹的心境:回国后的庞薰琹又深深陷入了传统生活的情境之中,陶醉于古城家族的荣耀,他拥有虽然陈旧却依旧豪华的府第、优美的园林式庭院以及家庭生活的宁静优雅,其中还夹杂着些许优越生活的幸福感。他既读书,又画中国画,也画油画;既充满着艺术理想,又面对着残酷的生存现实。庞薰琹在这“两个世界”中徘徊着。汪狄浪的来信使庞薰琹看到了希望,他毫不犹豫地返回了上海,再次投身于人生中的另一个“两个世界”中去了。
 
[1] 李超主编:《狂飙激情——决澜社及现代主义艺术先声》,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8年,第23页。
[2] 李超主编:《狂飙激情——决澜社及现代主义艺术先声》,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2008年,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