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 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庞薰琹研究学术讲座:花影非花——庞薰琹的瓶花境界

学术讲座:花影非花——庞薰琹的瓶花境界

2016-09-26 02:57:00来源:庞薰琹美术馆点击:8145
主讲人:张映辉(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博士、山东艺术学院硕士生导师)
主   持:山东工艺美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孙磊
时   间:2016年9月26日9:30-11:30
地   点: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长清校区第一阶梯教室
庞薰琹美术馆根据录音整理

 
我要讲的是一个专题,题目是“庞先生的瓶花境界”,瓶花是庞先生绘画作品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庞先生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一个画家,他既做设计还搞研究。作为一个画家来讲,他的题材是多元广泛的,他的风格是多变的,总是不断的求新,所以研究他的作品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位现代艺术教育的领军人物的艺术观创作观到底是怎样的。我的题目是“花影非花——庞薰琹的瓶花境界”。第一个部分是讲庞先生重要作品的分期,第二是讲他这些作品不同的形态特点,第三是讲他的这些瓶花作品来源于中国文化传统,又有新颖的现代艺术形式,其蕴藏的内在意涵到底是怎样的。
庞先生创作过许多不同题材的绘画作品,有的是表现现实疾苦的,如《地之子》,表现他对国民党统治时期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的关注;还有一些表现了贵州山民的生活;还有一些是精彩的图案,都是自由纯净的表达。在他的作品中,瓶花占了很大的比重。早期有两幅作品,第一张是1938年在湖南沅陵画得一张水彩画,叫《杯花》,两支栀子花插在一个玻璃瓶里,杜大恺老师昨天看了这幅画后很感慨,就觉得得到很深的启发,这幅画是如此的纯净和通透。第二幅呢是一张1944年在上海画的《葵花》,这幅画应该是受到梵高《向日葵》的影响,但是一看又是中国的风范和品味,很华美但又很朴素,他在《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里讲到,跟他对汉代的艺术的朴厚这种认知是有关联的。
大家都知道他是中央工艺美院的奠基人,也是现代设计的倡导者,解放后他的大量时间都投入到了教学和管理中去了,绘画创作的时间就相对少了,在50年代没有瓶花作品产生。后来他又被打成右派,在这个时期,他在沉静了之后重新拿起了画笔开始创作,我们可以看到这张画叫《鸡冠花》,他在60年代画了很多不同题材的作品,其中包括几幅瓶花作品,他画风景、人物,他又重新拿起了搁置已久的画笔,恢复了传达内心的创作。这两幅是不同风格的作品,第一幅《鸡冠花》非常饱满热烈,也非常深沉;第二张画的是海棠花与丁香花,现存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他是当时从中央工艺美院的校园里的光华路采来的花,插在蓝色瓶子里,画出了这么一幅非常经典的、纯净的作品;第三幅画的是菊花,是60年代很有特点的作品。到了70年代他的绘画作品比较高产,有很多瓶花作品,鸡冠花是庞先生画得比较多的题材。80年代也有很多精彩的作品出现,《月季花》《黄美人蕉》《鸡冠花与吊兰》很浓郁很老辣。
他的瓶花作品有着这些特点,第一个就是讲求布势,妙用留白;第二以线运彩,笔法宛转;第三仪态简约,玄韵回旋;第四是真幻相间,内美映现。首先他有选择的进行取舍,巧妙的将国画中的留白运用到油画创作中,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创造,这种留白不是国画中的留出空白而是用色彩与笔触的变化使局部空间简约通透,让冷暖不一的平面板块悠然的铺展开来,形成一个方与圆、繁与坚相得益彰的视觉板块。庞先生非常关注这种微妙的衔接与变化,这张作品就是60年代的作品,这种蓝颜色和花瓶都是留白手法的运用。这幅画的背景非常概括,大量的留白,但是色彩有非常有变化,不是简单的平涂。《美人蕉》也是广义上的留白,虽然它的背景不是白色,但是他给画面增添了呼吸的空间,好画是会呼吸的,而不是生硬僵化的,所以能把画的气息运转好也是非常重要的能力。
第二以线运彩,笔法宛转。主动调节油画笔的角度,施展抑扬顿挫的笔法,通过深线和浅线穿插,展现出花影的起伏,宛转连绵,以线造型、以线运色,得到清晰的展示。他的线不是黑线,而是色线,有深有浅,有宽有窄,线也成为色彩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将白描和油画实践结合起来,水准高超。白描,众所周知是中国画的表现形式,庞先生在留法期间曾遇到一位中国留法画家叫常玉,他跟常玉交往密切,受其影响画了大量白描,后来回国,线描就画得更多了,刚刚别的老师也放了幻灯片,他的线描画得非常精彩,气韵生动,也有“吴带当风”的感觉。那么他运用线描的水准和能力呢,在其油画瓶花里成为一个重要构造,他的线不是单一的线,也有长短曲直的变化,还有点和线之间的关联与衔接。可以看到作品里既有线条还有点一样的短线,整个画面富有生意。《绣球花》很像中国画重彩的形式,但其实是油画,很有中国画的意境。
第三,仪态简约,玄韵回旋。作品一看就非常醒目,但又很安静,简约不罗嗦,令人回味无穷。庞先生往往出奇制胜,呈现出简约而多彩的形态。他抒发内在感受,尊重内心的真实感受。注重明度和纯度的二维色面,他的作品都是平面化的,与空间表现为主的画面完全不同,二维色面通过线与点的合奏、错落、抑扬、抒情、旋律飞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他结合相近元素的重复形成有节律的灌珠效应,同声相应,叠韵回环,音律和画意混溶无间,互为成全。他的画不单单是画,还是音乐性的。庞先生很喜欢音乐,他留法期间就跟梅隆夫人学习过钢琴,他在生活中,音乐是他的慰藉,他特别喜欢贝多芬,比如《命运》《月光奏鸣曲》,这是沉醉于生活中必要的元素。所以他的绘画体现出音乐对他的影响,他的画面有着秩序美感,同时也有着韵律感,譬如1972年的《瓶花》,桌面的花纹有着从宽到窄的变化,无形中呈现出秩序美感与节奏。他的《向日葵》也是,花型、大小分布得就像音乐中的音符,下面还有桌布与其呼应,形成了乐曲一般的节奏。
第四,真幻相间,内美映现。他的作品不仅是简单的写实、写生,其实是内在境界的传达。这些油画作品袒露了他的心扉,诗情闲韵,不以名利为目的,成为一个纯粹的生命自述,都是他生命中的感悟和述说,是静物亦是风景;是心象亦是心声;是画作亦是乐曲。翩翩花影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观念,即象外之韵。很多作品都可以从阴阳关系来体现真幻关系,不同的画风、不同的题材,共同的指向是一样的。这幅《牡丹花》是非常写意的,有丰富的色彩的表达,这幅画创作时庞先生已经平反了,又可以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努力了,他感到非常欣慰,这幅画是他晚年的代表作,《鸡冠花与吊兰》都是取自平常小景,但最后画出来的东西都是很大的。所以一张好画如何来判断呢?从尺幅还是题材还是从人物数量上来判断?显然都不是。
最后我要讲一下,系列瓶花作品深藏了庞先生顽强的豁达的气度,体现了强者超越苦难传达人文关怀的生命态度。庞先生曾在自传里写道:“我在1949年到1972年的23年中,只画了5幅小油画,因为在我的房间里,找不出比2米大的空地,我只能用画布框子靠在一个椅子上,人坐在矮小的板凳上画画。”他在这种简陋艰苦的环境中作画,他克服困难,使自己从事艺术创作。他喜欢画花吗?也不是。他想画人,但是谁敢让他画呢?也想画风景,但他的处境和经济情况不允许。只有画,只可以画花,有些人采些野花送给他,他自己也在垃圾堆里找些别人不要的花。他在这种困境下,他仍然执着的坚持。他希望自己的画带给人美感,带给人安慰,净化人的心灵,希望把自己看到的美传达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生活的美好。这张画是一张修补的作品,抄家时不知所踪,后来偶然被庞先生打扫卫生室偶然的发现,然后经过了修补,现在中国美术馆被永久收藏。这幅是庞先生纪念自己67岁生日时画的瓶花。他的生日是6月20号,70年代有很多与自己生日有关的作品,这幅是最早的叫《6.20.瓶花》,是白色的百合花插在瓶子里面,即使他是在困境中,他对生活中美的追求还是那么强烈。1974年的瓶花作品中有很多想象和回忆的成分,例如这个“倒挂金钟”,是他家里的一盆植物,被造反派扔出去了,他又加上几几株菊花,画成了这幅生日纪念。
系列瓶花作品形象的展示了庞先生深邃宏大的装饰观念和海纳百川的中西融合思想,充盈着飘渺诗意,萦绕着象外韵味。刚刚刘老师说过,他的大的装饰观,海纳百川的创作观念和教育观念,他不是一个狭隘的模式化的东西。他说“装,藏也;饰,加以文采也”。我理解的就是,装,有容乃大,包罗万象;饰,涤除晦暗。两者不可分割,境界非常深远。系列瓶花就包含着这样的装饰内涵,包含着庞先生对东方比德思想和齐物思想的了悟和认同。庞先生对老庄哲学研究的非常详细,他对先秦的文化思想的接收,他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高深,他认为这些东西是现代教育的基点,他的创作也是多元的、开放的、融合的,不分古今,不分中外,在兼容并蓄中发现和开创创新之路。这是庞先生在80年代创作《黄色美人蕉》时候的照片。系列瓶花作品体现出庞先生对意境和形式的兼重,具有强烈的探索性、原创性和开拓性,展现了当下的精彩和历史的纵深。庞先生曾经说过他在《历代装饰画研究》这本专著里,有很多精彩的表述,他的创作一方面表现内在的意境,一方面追求外在的形式美。他也说过用“不破不立,又破又立”的方法,破其凌乱、破其繁琐、破其丑陋、破其单调,立就是要化凌乱为协调,化繁琐为简练,化丑陋为美好,化单调为丰富多彩,这是他的创作思想,也是内心独白。
庞先生这些作品其实是传达出花样繁多的梦,作为他的知音,傅雷先生曾经在1942年写过一篇《薰琹的梦》,这篇文章写道:“他把色彩作纬,线条作经,整个的人生作材料,织成他花色繁多的梦”,第二段又说:“薰琹的梦既然离现实很远,当然更谈不到时代。然而在超现实的梦中,就有现实的憧憬,就有时代的反映。我们一般自命为清醒的人,其实是为现实所迷惑了,为物质蒙蔽了,倒不如站在现实以外的梦中人,更能识得现实”。傅雷把庞先生看做一个梦中人来评价。庞先生的梦是花色繁多的梦;是一个中国绘画的梦;中国现代教育的梦;是20世纪的梦;同时也是一个永恒的中国梦。我觉得庞先生的绘画作品有很多启示性,所以最后我做一点总结:他的花不是花,他是一片花影,那么这片花影从深层意义上来说不仅仅是一个物象。花影非花,它是由胸中徐徐吹来的暖风,也是默默驱散暗夜的晨光。
花影非花,它是高昂不屈的皓首,也是细腻敏感的柔软心肠。花影非花,它是身板笔直的背影,也是灵魂里宛若清霜好雪的白光。花影非花,它是尽情勘探、冒险寻觅的心路履痕,也是投向后继者的深情目光。花影非花,它是天工人代的宽阔大道,也是爱花人、种花人、养花人、画花人铺就的花海慈航。他的艺术给我们当代,尤其是我们这些学生辈深深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