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 庞薰琹美术馆/常熟美术馆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新闻>馆内新闻线上观展 | 现代坐标:庞薰琹与阳太阳——纪念决澜社成立90周年特展 Part Ⅴ.

线上观展 | 现代坐标:庞薰琹与阳太阳——纪念决澜社成立90周年特展 Part Ⅴ.

2022-12-02 09:17:45来源:本站点击:4540

640 (11).jpg

微信图片_20221130163044.png


05 一生新兴艺术


“我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

爱好美术,

生于一九零六年,十岁开始学画。

以后,几十年中,主要的靠自学。

不论中外古今,有名的与无名的,

画师们的佳作,

都是我师。

但是,我始终走我自己的路。

我的一生是探索、探索再探索的一生。

如果,我的作品,

能使你感受到一点美感,

那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1983年中国美术馆庞薰琹个展前言


1983年,庞薰琹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自己最后一场个展。前言中,77岁的老者如是写道。同1932年他授意倪贻德撰写的《决澜社宣言》相比,他的文字间虽仍是意气风发的海归青年,胸怀家国,不畏长路艰险,但坦诚平和,邀请过往友人评鉴他的艺术人生。同年,74岁的阳太阳任团长率广西美术家代表团访日,半个世纪前,他是留学日本,将西画引进来的青年;现如今他奔波在国与国之间,推动中国的艺术走出去发扬海外。

庞薰琹与阳太阳,他们是世纪之初的文化建设先行者,回溯决澜社时期的一腔热血、赤子之心,探索与创新的精神刻在骨髓深处,跌宕起伏的一生未曾磨灭他们对艺术真理的向往,更折射了中国百年艺术的进程。艺术在交流中存异,文化在碰撞中传承,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艺术史学家用尽笔墨书写他们对中国艺术现代化进程的贡献,但先辈早已将毕生的热血洒在故土,绘制于笔墨。庞薰琹与阳太阳,一生践行决澜宣言,贯彻他们在提笔时刻的理想与壮志,以各自最大的努力负上了新兴艺术的使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MODERN BEACON 作品欣赏______________________


640.jpg

人像

庞薰琹

油画 亚麻布

64cm×49cm 1929年

庞薰琹美术馆藏


这是庞薰琹唯一幸存的20世纪20年代在巴黎所画的油画。画中可见落笔轻松洒脱,画面有亚光颜色效果,颜色很薄,多有意到笔不到之处。当时巴黎画派许多艺术大师正是这样作画,与中国的八大山人、虚谷等画风,有许多相通之处。



640 (1).jpg

[左]人物提琴 庞薰琹 油画 亚麻布 91cm×73.2cm 1949年 庞薰琹美术馆藏

[右]小提琴手 阳太阳 油画 亚麻布 53cm×45cm 1972年 家属藏


640 (3).jpg

沙原上的船

阳太阳

油画 亚麻布

45cm×55cm 1939年

家属藏


在“阳太阳从艺七十年作品回顾展”上,我久久地站在《沙原上的船》这幅五十五年以前所作的油画面前,心潮澎湃。五十五年漫长的岁月并未磨灭它的魅力,反而触发了我许多的思绪,我凝视着,竟一时走不开了……

一片坚实的土地上,深嵌着一艘同样坚实的破船。船体千疮百孔,显见得已经历尽沧桑。它孤独地被废弃在沙原上,然而却依然高昂着头,船架结构形成错落有致的空间分割,呈现出一种奇妙的残缺美。深远的红色和凝重的笔触迸发出无尽生命力,苍凉、浑厚是预示人生的坎坷?还是显现时代的悲怆?是讴歌生命的执着?还是象征命运的迷惘?

我不由得想起了塞尚,那伟大的现代艺术之父。当时许多西方艺术家还在沉溺于描绘眼睛所见的光和色时,塞尚就以他超凡的智慧,透过物象的表面,看到了事物内在的结构美。他沉思默想,感知到了心灵的呼唤,发出“万物因我的诞生而存在,我是我自己,同时又是万物的本元”的豪言,振聋发聩,使一贯崇尚再现自然之西方画坛顿时耳目一新。平凡的苹果在他的笔底下注入了生命,那浑厚而坚实的形体折射出塞尚一生执拗的个性和质朴的品格,苹果已不再是苹果,在形体的后面,已蕴藏着无尽的人生哲理和美妙的视觉享受。塞尚的苹果和圣维克多亚山的风景所具有的美的价值,已不是感觉的对象自己所有的价值,而是其中表现出的心的生命,人格的生命的价值。凡绘画须能表现这生命,这精神,方成其为真正的绘画,而体验这生命的态度便是真的审美的态度。正是这一点,启迪了无数的大师,开创出一片西方现代艺术的百花园。

我不知道阳老在作这幅画时是否受到塞尚的影响,但我却在画中分明感受到塞尚的精神。

沙原上的船似乎是阳老近一个世纪人生体验的象征:历尽坎坷,屡受险阻,追求依然执着,品格依然坚实,头要高昂,但身体却紧紧连接着厚实的土地……

沙原上的船是美的。美在深沉,美在坚实,美在苍凉。它发人深省,把激发的情思深潜在对形体欣赏的韵味之中。

 

节选自刘绍荟《读画学艺随想》



640 (4).jpg

[左]嘉陵江边石灰窑 庞薰琹 油画 亚麻布 58cm×59cm 1983年 庞薰琹美术馆藏

[右]被废弃的旧居 庞薰琹 油画 亚麻布 57cm×60cm 1983年 庞薰琹美术馆藏


640 (6).jpg

林间

阳太阳

油画 亚麻布

43cm×52cm 1935年

家属藏


640 (7).jpg

[左]这是人类的文明?庞薰琹 水彩画 纸本 72cm×56.5cm 1935年 庞薰琹美术馆藏

画面的右上方一颗投下的炸弹还未落地,双翼的轰炸机又出现在画面左上方,正在俯冲准备再次轰炸。鸟瞰可见的红十字下方,一个若隐若现的男性面孔,这是亡灵吗?画面还有隐喻的提示,留给观众想象的空间。

[右]沉睡的森林 庞薰琹 水彩画 纸本 75.3cm×58.4cm 1927年 庞薰琹美术馆藏



640 (9).jpg

[左上]山东之行之十五 庞薰琹 水彩小品 纸本 31cm×32.5cm 1977年 庞薰琹美术馆藏

[左下]红屋顶(回忆青岛) 庞薰琹 水彩小品 纸本 31cm×33cm 1978年 庞薰琹美术馆藏

[右上]山东之行之十六 庞薰琹 水彩小品 纸本 30.5cm×32.5cm 1977年 庞薰琹美术馆藏

[右下]回忆青岛 庞薰琹 水彩小品 纸本 30.5cm×33cm 1979年 庞薰琹美术馆藏


640 (13).jpg

晨曦

阳太阳

水彩 纸本

40cm×54cm 1989年

家属藏


阳老的“写意”既非宋元山水大家的复制,亦非石涛之后清代名家的重复,却是有着如他故乡桂林山水那样情致的、阳太阳所独有的诗意抒情的风格,太阳老师最近创作的水彩画作中,无论是《渔家》《江清月近人》《晨曦》,还是《流光》《傲雪》等,把中国艺术的写意与西方表现性艺术技巧融为一体,那简淡而有着玄远的哲理情趣的画面,既有我国传统山水画中把个别与普遍、有限与无限、暂时与永恒融为一体,显现出“天人合一”哲理的崇高感;又有着西方表现性艺术中展示人生体验的艺术张力。这是这位年届八旬的老艺术家由对自然的一往情深而身入化境,浓酣忘我后的自由创造。这自由的创造由空而简,由简而练,脱略了技巧自身的形迹而产生理趣横溢的巨大艺术感染力。这自由的创造不是凭借个人兴趣的所谓创造,而是按照我们民族在这一时代的审美理想所进行的。因而太阳老师的作品不仅为国内外的美术界同行所赞赏,也赢得了美术界之外的广大人民的喜爱。

阳太阳的笔墨跟随时代;阳太阳的艺术属于我们这一时代,属于他甲天下的故乡。


节选自张文祥


《笔墨当随时代——观太阳先生从艺七十年回顾展》



640 (14).jpg

[左]月 阳太阳 水彩 纸本 40cm×54cm 1989年 家属藏

[右]冬晴 阳太阳 水彩 纸本 39cm×54cm 1994年 家属藏


640 (16).jpg

[左]空山新雨后 阳太阳 中国画 纸本 68cm×136cm 2004年 家属藏

[右]漓江之源 阳太阳 中国画 纸本 69cm×100cm 2004年 家属藏


640 (18).jpg

烛影

庞薰琹

油画 亚麻布

48cm×38cm 1936年

庞薰琹美术馆藏


关于《烛影》这幅油画,庞薰琹回忆1937年在北平国立艺专教书,“白天没有时间,是在晚上烛光下画的,用双重烛光照在静物上,来求得‘双影’的效果。”在暖色的烛光下,一切变成和谐的柔板,经过精心布局的静物,展线了疏密对比、硬软不同质地的对比、有生命与无生命的对比、实物与虚影的对比……所有的对比又统一在柔和的烛光下,只有那唯一的绿色,显现着生命力,虽尚弱小,却不可小觑。



640 (19).jpg

[左]静物之一 阳太阳 水彩 纸本 38cm×27cm 1972年 家属藏

[右]家乡风味 阳太阳 中国画 纸本 70cm×69cm 1996年 家属藏


640 (21).jpg

[左]菊花倒影 庞薰琹 油画 木板 72.5cm×72.5cm 1972年 庞薰琹美术馆藏

[右]向日葵 庞薰琹 油画 木板 72.5cm×72.5cm 1972年 庞薰琹美术馆藏


640 (23).jpg

上海街景(蒲园)

庞薰琹

油画 亚麻布

47cm×38cm 1948年

庞薰琹美术馆藏


1948年夏,庞薰琹一家从广州回到上海,“靠傅雷和宋琪的帮助,住进了蒲石路蒲园八号”。“蒲园弄内只有几宅房子,据说西面靠马路的一座房子是特务头子毛人凤的一个公馆。所以这里便衣,特务是很多的,住在这里既有危险,但相对的来说却是相当安全。”这期间,庞薰琹为迎接上海解放做了很多秘密工作。平时“还是照常画我的画,其中有一幅画画的就是蒲园,我不能画八号,我画了对面的一宅房子,它是和蒲园八号一模一样的”。



640 (24).jpg

[左上]茶壶 庞薰琹 工艺美术设计 纸本 38cm×29.2cm 1941年 庞薰琹美术馆藏

[左下]灰色地毯 庞薰琹 工艺美术设计 纸本 38cm×29.2cm 1941年 庞薰琹美术馆藏

[右上]红色图章匣 庞薰琹 工艺美术设计 纸本 38cm×29.2cm 1941年 庞薰琹美术馆藏

[右下]长方大茶盘 庞薰琹 工艺美术设计 纸本 38cm×29.2cm 1941年 庞薰琹美术馆藏


《工艺美术集》一套三十幅(不包括封面、序、目次、目录和设计说明等),是庞薰琹利用古代纹样加以变化作出设计的一种尝试,20世纪40年代曾获国民政府教育部的二等奖。

庞薰琹早在巴黎时就对工艺美术的图案设计感兴趣。回国后,收集了上千幅中国古代青铜、陶瓷、丝绸和漆器上的纹样,并在此基础上在四川郫县创作了一本《工艺美术设计》。

庞薰琹1941年创作的《工艺美术集》将中国古代纹样与现代设计意识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既是中国的、又是现代的设计道路,至今影响深远。

“记得好像1944年(应为1945年)有一个朋友向我建议(将《工艺美术集》)带交瑞士去出版,其后就没有消息,我也不去想它,总以为遗失了。我完全想不到这本《工艺美术集》竟被人由瑞士带到英国,后来又有人把它带到美国,1978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苏立文把它带到中国还给我。流落在国外三十四年,被保存得很好,崭新如初。”


节选自庞薰琹《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遗憾的是,20世纪80年代初,在出版制版过程中对画面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损害。



MODERN BEACON     现代坐标      MODERN BEACON


微信图片_20220926161846.png

扫一扫二维码

进入VR云展厅